氣象科技雜志
氣象科技雜志基礎信息:
《氣象科技》雜志創刊于1973年,由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北京市氣象局、中國氣象局氣象探測中心、國家衛星氣象中心及國家氣象信息中心聯合主辦。報道大氣科學和相關科學各領域的新理論、新方法和新技術,也刊載反映大氣科學各領域發展水平的綜合評述。報道內容包括:預報理論與方法、天氣與氣候分析、氣候與全球變化、大氣物理與大氣化學、應用氣象(城市與環境氣象、人工影響天氣、農業與生態氣象等)、探測技術、信息技術及應用、防災減災等。
氣象科技雜志期刊榮譽:
《氣象科技》雜志是“中文科技期刊文獻數據庫”、CNKI數字圖書館、數字化期刊群“萬方數據庫”等數據庫以及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CAJ-CD)的源刊。
氣象科技雜志欄目設置:
《氣象科技》雜志主要欄目:動力氣象與天氣預報、氣候分析與預測、遙感與探測、信息技術及應用、城市與環境氣象、農業與生態氣象、人工影響天氣、雷電防護,應用與服務等。
氣象科技雜志訂閱方式:
ISSN:1671-6345,CN:11-2374/P,郵政編碼:100081。
氣象科技雜志社相關期刊- 氣象研究與應用雜志氣象雜志廣東科技雜志中國科技術語雜志廈門科技雜志天津科技雜志安徽科技雜志中國西部科技雜志合作經濟與科技雜志石河子科技雜志氣象科技雜志社投稿信息1.文章標題:一般不超過300個漢字以內,必要時可以加副標題,最好并譯成英文。
2.作者姓名、工作單位:題目下面均應寫作者姓名,姓名下面寫單位名稱(一、二級單位)、所在城市(不是省會的城市前必須加省名)、郵編,不同單位的多位作者應以序號分別列出上述信息。
3.提要:用第三人稱寫法,不以“本文”、“作者”等作主語,100-200字為宜。
4.關鍵詞:3-5個,以分號相隔。
5.正文標題:內容應簡潔、明了,層次不宜過多,層次序號為一、(一)、1、(1),層次少時可依次選序號。
6.正文文字:一般不超過1萬字,用A4紙打印,正文用5號宋體。
7.數字用法:執行GB/T15835-1995《出版物上數字用法的規定》,凡公元紀年、年代、年、月、日、時刻、各種記數與計量等均采用阿拉伯數字;夏歷、清代及其以前紀年、星期幾、數字作為語素構成的定型詞、詞組、慣用語、縮略語、臨近兩數字并列連用的概略語等用漢字數字。
8.圖表:文中盡量少用圖表,必須使用時,應簡潔、明了,少占篇幅,圖表均采用黑色線條,分別用阿拉伯數字順序編號,應有簡明表題(表上)、圖題(圖下),表中數字應注明資料來源。
9.注釋:是對文章某一特定內容的解釋或說明,其序號為①②③……,注釋文字與標點應與正文一致,注釋置于文尾,參考文獻之前。
10.參考文獻:是對引文作者、作品、出處、版本等情況的說明,文中用序號標出,詳細引文情況按順序排列文尾。以單字母方式標識以下各種參考文獻類型:普通圖書[M],會議論文[C],報紙文章[N],期刊文章[J],學位論文[D],報告[R],標準[S],專利〔P〕,匯編[G],檔案[B],古籍[O],參考工具[K]。
11.基金資助:獲得國家基金資助和省部級科研項目的文章請注明基金項目名稱及編號,按項目證明文字材料標示清楚.
12.作者簡介:第一作者姓名(出生年月-),性別,民族(漢族可省略),籍貫,現供職單位全稱及職稱、學位,研究方向。
13.其他:請勿一稿兩投,并請自留原稿,本刊概不退稿,投寄稿件后,等待審查。審查通過編輯部會通知您一般雜志社審核時間是1-3個月:如果要是到我中心給你論文發表請詳細看。
氣象科技雜志社編輯部征稿WMO的長期計劃新一代天氣雷達站址選擇中的電磁環境測試冬小麥干旱綜合防御集成技術推廣試驗研究極軌氣象衛星業務產品SST反演方法及精度檢驗ENSO與浙江省1998和1999年汛期天氣的關系OLR與雨量關系的區域差異及其雨量估算山東半島北部沿海強對流云團與局地暴雨地球靜止軌道閃電探測里海海域水情變化分析的模擬用于評價吸濕性播撒云和降水演變的短波偏振雷達技術Terra衛星及其5種新一代遙感探測儀中國東部前冬、春土壤濕度與夏季氣候的關系全球最大龍卷風追蹤觀測試驗(VORTEX2)動態福建省冬季暴雨過程及其環流特征近50年陜西黃土高原云量和氣溫年際變化1961~2005年西雙版納淺層地溫對氣候變化的響應黔東南大霧氣候特征微波輻射計反演產品評價多普勒天氣雷達數據管理及運行保障系統用頻譜儀檢修CINRAD/CC雷達接收系統故障脈沖多普勒天氣雷達發射功率測量技術新一代天氣雷達發射機速調管失效判斷本文html鏈接: http://m.35694.cn/qkh/151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