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式信息素養培育實行的必要性
本文作者:李瑞芳 單位:貴州師范大學
一、信息素養、嵌入式信息素養教育
信息素養是人們在信息化社會中必備的基本素質。美國信息產業協會主席保羅•車可斯基第一次提出“信息素養”這個概念。他把信息素養定義為“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問題得到解答的技術和技能”。很多學者對信息素養的概念有不同的理解,但是基本上都認為信息素養主要包括三個部分,即信息意識、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
信息素養教育不僅是要培養被教育者的檢索技能以及信息技術知識,而且要讓被教育者具有通過批判意識進行加工和創造信息的能力,具有遵守信息道德的意識,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成為一個全面發展的人。總體來說,信息素養教育應包括以下三個方面內容:信息意識教育、信息能力教育、信息道德教育。一直以來,高校信息素養教育主要由圖書館承擔。圖書館通行的信息素養教育方式有新生入館培訓、數據庫培訓、全校公選課、學期系列講座等。
圖書館嵌入式信息素養教育是指通過學科館員———教師合作的方式,將圖書館的信息資源運用到專業課教學中,使得將專業課的教學和信息素養教育融合起來,讓學生在課堂中通過專業課程的案例還學會準確高效地檢索信息資源,這比傳統的圖書館開設的“文獻檢索課”具有更高的教學效果,它是未來信息素養教育的發展的方向。
二、我國實行嵌入式信息素養教育的必要性
信息素養教育方式存在不少問題。首先,國內高校的信息素養教育主要采用圖書館獨立教學的方式,側重于培養通用的信息素養技能,但由于圖書館人員缺乏學科專業背景,案例往往不夠真實,加上學生的專業背景不同,其教學內容無法結合實際需求,學生很難快速、準確地獲取信息,跟蹤學科進展。其次,現在的信息素養教育偏重于對信息能力的培育,很少涉及到信息意識和信息道德的培養,而且后者的培養必須與專業課程關聯起來,與學生的日常專業學習聯系起來,才能產生明顯的效果,這是因為信息意識、信息道德的形成是個長期的過程、不斷積累經驗的過程。圖書館的信息素養課程的課時比較少,深入有效地把相關的信息技能傳授給學生都已經力不從心,更不要說去談到信息意識與信息道德的培養。
國內外有不少學者提出構建圖書館員(學科館員)———學科教師的新型信息素養教育模式,即嵌入式信息素養教育模式,將圖書館的信息素養教育與專業課程結合,這既可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專業知識,又可以讓學生潛移默化地提升信息素質。美國科羅拉多州圖書館的蘭西博士通過實證研究發現:館員與教師在專業課程教學上合作得越多,學生的學習能力以及學校圖書館的信息資源利用率也越高。后來,蘭西又對美國的其他六個州進行了類似的實驗。這些研究都顯示:科學館員對于專業課程教學的參與程度和學生的學習成績之間是一種正相關的關系。這使得很多人相信“學科館員———教師合作”這種嵌入式的信息素養教育是未來信息素養教育發展的一種趨勢。
三、圖書館嵌入式信息素養教育的實現路徑
圖書館通過實施嵌入式信息素養教育,將信息素養教育理念滲透進專業課的教學過程中。這種嵌入式信息素養教育的實現路徑主要有:
第一,學科館員嵌入到專業課程的教學中。學科館員要主動與專業教師合作,共同授課。在美國等西方發達國家,這種整合教學由于針對性強、受益者多、效果優而受到推崇,但在我國實現的實例并不多。學科館員和教師合作的密切程度關系到信息素養教育滲透到專業課程教學的效果。在這一種嵌入式的教學模式中,課程的內容是由專職教師和學科館員共同設計和講授,將信息素養教育循序漸進地滲透進各個專業課,信息素養內容是必備的專業內容。授課的時間是課程計劃內的授課時間。
如何在學科館員和教師之間建立協調合作的機制,是開展和推廣嵌入式教學模式所面臨的重要難題。當然,這并不是要求兩人一定要同時站在講臺上,而是要學科館員與專職教師共同制定教學目標和計劃,實施教學活動、教學效果評估。它實現了圖書館員對專業課的全面參與。而且兩者要分工明確,學科館員負責信息檢索、信息評估等方面的知識講授,而專職教師則擔任著相關專業課的講授。但是,這比較容易出現看似“貌合神離”的情況,學科館員所講授的信息意識、信息技能和信息道德方面的內容和專業課程的內容存在脫節的情況。面對這種情況,圖書館要加強在全校進行一些宣傳活動,獲得學校的支持(資金支持、人力支持等),向院系傳播圖書館的學科館員情況,讓學科館員能參與教學會議,為雙方的合作打下基礎。同時,圖書館員可以通過開展專家研討會、專題討論會來加強兩者的合作。筆者認為,學科館員和專業教師共同設計的課程適合問題導向式的教學方法。
比如,美國新墨西哥大學醫學院將信息素養整合到某一門醫學專業課中,并采用了這種教學方法。在教學活動中,確立的教學目標是提高他們批判地使用、評估信息的能力、研究問題的能力和團隊合作的能力。該教學計劃和教學活動由學科館員和專職教師共同完成。學生分成了若干個學習小組,每個小組都被分配了一個模擬病人,學生沒有關于治療這種疾病的知識,因此找到治療此病例的信息成為學生查詢資料、做研究的動力。在學生研究學習的過程中,教師引導他們拓寬專業知識的思考領域,圖書館員則不時地引導學生在海量的信息中,如何選擇有用的信息來源,如何對獲得的信息進行鑒別,明確還需要查詢什么信息等。學生通過討論來評估每個信息來源和模擬病人的相關性,以及信息的質量。這種教學方法極大地提高了學生運用信息資源解決問題的能力。
必須注意的是,信息素養教育必須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地滲透到專業課程教育中,必須針對不同年級,不同專業的學生設置不同的教育內容和手段,這樣才能使得學生的信息素養得以全面系統的上升。
第二,館員制定專業學科的網上教學資源系統。這屬于在線信息素養教育模式的一種。我國有些高校也開始在圖書館的網站中進行在線信息素養教育,制定專業學科的網上教學參考資料系統。主要表現為:將傳統的教學參考資料進行全文數字化處理,建立教學參考資料庫。參考信息庫的資源可以來自于圖書、會議資料、學位論文、報刊、網絡免費資源多個方面等。這既方便了學生的學習,又豐富學生的學習內容,加深了對知識內容的理解。此種方式在我國許多高校開展,如復旦大學的“醫學文獻資源保障系統”、清華大學的“建筑數字圖書館”、浙江大學的“教學資源網”等。通過教師、圖書館員和系統開發人員共同合作,形成以教學課件為主,同時集合教學參考資源、在線互動平臺(學生可以向官員咨詢在完成作業和課題研究時遇到的問題)、在線課程系統,使得專業課程教學與信息素養教育融為一體,讓教學延伸到任何時間和空間中。
本文html鏈接: http://m.35694.cn/qkh/260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