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寧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基礎信息:
《寧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創刊于1980年,經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批準,由寧夏大學主辦的自然科學類學術期刊。本刊堅持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為指導,貫徹“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和“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方針,堅持實事求是、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嚴謹學風,傳播先進的科學文化知識,弘揚民族優秀科學文化,促進國際科學文化交流,探索防災科技教育、教學及管理諸方面的規律,活躍教學與科研的學術風氣,為教學與科研服務。本刊立足本地,瞻望全國,注重學術性,主要刊登數學、物理學、化學、生物學、地理學、工業技術等學科的基礎理論研究和應用研究方面的研究報告、簡報、快報等學術論文,力求客觀、及時、有效地反映自然科學研究領域中各學科的前沿水準與最新成果,以實現刊物的學術水平與當前自然科學研究水平相適應,同時以印刷版、光盤版和網絡版三種載體形式出版。主要讀者對象為高等院校的師生、科研院所的研究人員。本刊為一次文獻,對學術水平高、具有創見性的稿件及省部級以上基金項目成果稿優先發表。歡迎區內外廣大科研人員不吝賜稿。
寧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欄目設置:
主要欄目:函數論研究、可持續發展研究、應用化學研究。
寧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榮譽:
1989年榮獲全國高等學校自然科學學報優秀編輯質量獎;
1992年榮獲寧夏優秀科技期刊獎;
1992年榮獲國家科委、中共中央宣傳部、新聞出版署頒發的全國優秀科技期刊獎;
中國期刊方陣“雙效”期刊;
1995年榮獲全國高等學校自然科學學報系統優秀學報獎;
1996年榮獲寧夏優秀科技期刊獎;
1999年榮獲全國高校自然科學學報及教育部優秀科技期刊獎;
2000年榮獲首屆《CAJ-CD規范》執行評優活動優秀獎;
2002年榮獲寧夏科技期刊編校質量評估第一名;
2004年榮獲全國高校優秀科技期刊獎二等獎;
2004年榮獲寧夏回族自治區期刊評比一級期刊;
2005年榮獲高校科技期刊先進集體評比先進集體;
2006年榮獲首屆中國高校精品優秀特色科技期刊評比,優秀科技期刊獎;
2007年榮獲首屆全國民族地區學報(期刊)評優活動,全國民族地區自然科學版“十佳”學報(期刊);
2007年榮獲寧夏優秀科技期刊一等獎;
2008年榮獲第二屆中國高校精品優秀特色科技期刊評比,特色科技期刊獎;
2008年榮獲高校科技期刊先進集體評比,先進集體;
2009年榮獲中國北方期刊評比,優秀期刊;
2009年榮獲全國高校科技期刊評比,優秀編輯質量獎;
2009年榮獲寧夏科技期刊評估,寧夏最佳科技期刊;
2010年榮獲第三屆中國高校精品優秀特色科技期刊評比,優秀科技期刊獎;
2011年榮獲中國高校科技期刊優秀團隊。
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04)
寧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收錄情況:
國際藥學文摘、世界紡織文摘、數學評論、CA化學文摘(美)(2011)
《文摘雜志》,美國《工程索引》、美國《現代數學出版物》、德國《數學文摘》
英國《動物學記錄》、《全國極刊索引》、中國學術期刊文摘》、《中國化學化工文摘》
《中國數學文摘》、《中國物理文摘》、《中國力學文摘》、《中國無機分析化學文摘》
中國數學文獻數據庫(光盤版)、中國物理學文獻數據庫、中國生物學文獻數據庫
《中國生物學文摘》、《中國地理科學文摘》、中國化學化工文獻數據庫(光盤版)
中國人文社會科學引文數據庫、ASPT來源刊、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來源期刊
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國期刊網來源期刊、中國科技期刊精品數據庫
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全文收錄期刊、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收錄
中國核心期刊數據庫收錄期刊、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來源期刊
萬方數據—數字化期刊群入網期刊、中國工業期刊學會理論編輯部薦稿期刊
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龍源期刊網來源期刊
維普資訊—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中國知網
寧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訂閱方式:
ISSN:0253-2328,CN:64-1006/N,郵發代號:74-7,地址:銀川市西夏區文萃北街217號,郵編:750021。
寧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社相關期刊- 南開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南京郵電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南京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內蒙古民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內蒙古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隴東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魯東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煙臺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寧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社投稿信息1撰稿要求
文稿內容要求具有科學性、先進性和實用性,能真實反映當前自然科學研究領域中的新成果、新技術。文章應主題突出,論點明確,層次清楚,數字可靠并經統計處理,論著一般不超過8000字(包括圖、表、參考文獻)。研究簡報一般不超過4000字。提倡短文。來稿一律采用Word或方正書版文件格式。
1.1論文書寫順序
論文的書寫順序為文題,作者署名,作者機構及所在地和郵編,中文摘要,中文關鍵詞,中圖分類號,文獻標志碼,英文摘要和關鍵詞(與中文對應),正文,參考文獻。
1.1.1中文部分
1)文題應準確地反映文章的內容,一般不超過20個字。
2)署名一般不超過3人,順序由作者自定,各作者之間以“,”分隔,以原稿為準。作者機構應寫正式全稱,不用簡稱,后加城市名、郵政編碼及國名。多個機構的情況下,機構名稱之前加編號,同時作者姓名右上角加相應編號。不同機構之間以“;”分隔。
請在文稿首頁地腳處注明第一作者簡介,包括出生年月、性別、民族、籍貫、職稱、學位、主要研究方向以及詳細通訊地址、郵編、聯系電話、Email等。院士、博士(碩士)研究生導師也請注明。
3)摘要與關鍵詞
中文摘要應包括4個層次: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結果和研究結論。
中文摘要以250字左右為宜,獨立成篇,不分段,意義完整;用第三人稱撰寫,要求完整準確地概括文章的實質性內容,不用“本文”、“作者”等詞語,其中的縮略語應說明后再使用。信息具體:使用科學性文字和具體數據,不使用文學性修飾詞;不使用圖、表、參考文獻、復雜的公式和復雜的化學式。
關鍵詞一般為3~8個。不同關鍵詞之間用“;”分隔。縮略語應先寫中文全稱。
4)中圖分類號應按《中國圖書館分類法》查找。
1.1.2英文部分
1)英文文題。內容與中文標題相應。其長度一般不超過100個字符。第一個詞不用冠詞。除第一字母及專有名詞應大寫以外,一律小寫。
2)作者姓名。其內容和順序均與中文相同。中國作者姓名應按漢語拼音:例如:WANGDazhong。
3)作者機構。英文應寫正式全稱,不用縮寫。
4)英文摘要、關鍵詞及文字要求。內容應與中文摘要的內容相應,不少于100個英文單詞,縮略語應加以說明。①第一句話不應與文題重復;②盡量使用簡單句;③盡量使動詞靠近主語;④不用第一人稱作主語;⑤以重要的事實開頭,而不以輔助從句開頭;⑥在有動作主體的情況下,使用主動語態。英文關鍵詞的內容、數量和順序,均應與中文關鍵詞相應。縮略語應先寫全稱再寫簡稱。除專有名詞大寫以外,一律小寫。
1.2請在文稿首頁地腳處注明資助基金的正式名稱,并在圓括號內注明其項目編號,多項基金項目應依次列出,其間以分號“;”隔開。
1.3正文層次標題應簡短明確,題末不用標點符號。各層次一律采用阿拉伯數字連續編號,不同層次的數字間用下圓點“。”相隔,最末位數字不加標點,即“1”,“1.1”,“1.1.1”,“(1)”和“①”等,一律左頂格,后空一字距寫標題。
1.4圖、表:能用文字表達清楚的內容,盡量不用圖和表,如用圖表,則在文中不重復其數據,但需摘述其主要內容并進行分析。圖表隨文編排,先見文字后見圖表,要有圖號和表號。圖題和表題分別用小5號黑體字書寫。插圖的長、寬以不超過8cm為宜。用微機制圖或硫酸紙繪圖,如為手工制圖,墨色要重,線條要清晰、圓滑,均勻,主線與輔線分明,圖中標注用6號宋體字。照片要求清晰,層次分明,背面注明題目、作者、圖題、圖號。表格一律用三線表,上方應有表序、表題,表的欄目中量名稱或量符號/量單位應齊全,表中內容用6號宋體字書寫。圖題、標注、表題、表頭分別用中英文對照。
1.5量和符號的使用必須符合國家標準和國際標準。文稿中外文字母、符號等必須分清大、小寫及正、斜體,上、下角標注的位置要明顯。量的符號、一般函數及其變數等,一般用單個斜體拉丁字母或希臘字母表示。量符號可帶有角標或帶有括弧中的說明。量的數值與量的單位符號之間,留一英文空格。如“10毫米”應為“10mm”。
1.6參考文獻
1.6.1參考文獻表的著錄原則
1)本刊所發表科技論文必須列出參考文獻表,以便向讀者提供有關信息的詳細出處,提供論文論點的科學依據,反映科學技術的繼承與發展的傳承關系,表示作者的嚴肅科學態度,尊重研究人員(不僅包括其他研究人員,也可以包括該文作者)的前期研究成果。
2)所引用文獻必須是作者本人直接閱讀過的、正式出版的、最主要的、最新的相關文獻。
1.6.2參考文獻著錄表的一般要求
1)參考文獻表應附于文末。在文中引用處之末尾右上角用小括號“[]”標注序號。
2)本刊采用順序編碼制,即按參考文獻在正文中被引用的順序進行編碼,并在正文中指明其標引處。
3)研究型論文的參考文獻,一般不得少于6條,不超過20條。
1.6.3作者人名的表示方法
1)作者人數不超過3人的,全體姓名都寫;作者人數超過3人的,前3人的姓名都寫,余者不寫,后面加“,等”或“,etal”。人名之間用“,”分隔。不用“和”或“and”。
2)不論中國和外國的作者,作者的姓名,一律“姓在前,名在后”。
3)西方作者的姓名中,名字部分縮寫,但是縮寫后不加縮寫點。
4)拼音寫法書寫的中國作者姓名只分為“姓”、“名”兩段。“姓”的全部字母都大寫,“名字”的第一個字母大寫,其余小寫。
主要參考文獻的格式及示例見參考文獻。
2注意事項
1)給本刊投稿請自留底稿,譯文請附原文。
2)稿件文責自負,我們有權作必要的修改,作者不同意對文稿進行修改,或不同意其他報刊、數據庫進行轉載、摘編的,請在來稿時聲明。
3)來稿請勿一稿兩投,刊登與否,由編委會審定,凡在6個月內未收到錄用通知者,可向我刊咨詢,或作者自行處理。
寧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社編輯部征稿具有3階段結構的自食單種群征稅模型帶擴散的隨機種群系統的指數穩定性水分子振動體系動力學研究蝌蚪型嵌段共聚物的耗散粒子動力學模擬(250)基于LS-SVM的邊坡穩定性預測研究土氧化物對液相燒結碳化硅的影響化學鍍Ni-P-W/A12O3復合鍍層的耐腐蝕性能研究ZnL2C12的晶體結構和生成反應焓變固定化脂肪酶催化(R,JS)-1-苯乙醇轉酯化拆分反應及動力學研究(±)-SepicaninA的首次全合成六品系豬SLA-2多肽結合區分子結構差異研究油橄欖葉提取物對鉛中毒小鼠血液生化指標的影堿脅迫對寧夏枸杞葉中Na+,K+,Ca2+動態變化的影響青海湖防沙治沙區沙棘光合特性與光響應特征研究3GA土壤調理劑對鹽漬化土壤和枸杞生長發育的影響寧夏蔬菜及花卉薊馬種類記述銀川平原極值暴雨天氣水汽預報著眼點寧夏一次大到暴雨過程成因分析寧夏季節性最大凍土深度的分布和變化特征基于水足跡估算的銀川市水資源利用研究基于熵值法的城市建設用地結構效應研究——以山東省地級市為例社會分工與熵變本文html鏈接: http://m.35694.cn/qkh/267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