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態學與地植物學學報
植物生態學與地植物學學報基礎信息:
《植物生態學與地植物學學報》創刊于1955年,是我國生態學領域創刊最早的專業性學術刊物。由中國科學院主管,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和中國植物學會主辦。本刊以發揮其在植物生態學領域的導向性、權威性和科學性為指導思想,突出反映植物生態學科熱點和生長點的研究成果。刊登稿件主要以發表植物生態學領域(包括個體和生理生態,種群、群落、景觀、生態系統生態學,植被與數量生態,化學生態,污染生態及當前國際生態學研究熱點,如:生物多樣性、全球變化、生態系統恢復與重建、可持續發展等)及與本學科有關的創新性原始論文或有新觀點的國際植物生態學研究前沿和動態的綜述。本刊還刊有論壇欄目,主要對學科發展中具有爭議性的問題開展學術爭鳴和討論,促進學科發展。現用名:《植物生態學報》。
植物生態學與地植物學學報欄目設置:
主要欄目:研究論文、綜述、簡報。
植物生態學與地植物學學報榮譽:
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04)、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中文核心期刊(1992)
2000年獲中國科學院優秀期刊一等獎;
2001年入選中國期刊方陣;
2002年被評為“百種中國杰出學術期刊”;
2011年百種中國杰出學術期刊;
2011年中國精品科技期刊;
2011年中國科學院科學出版基金科技期刊擇優支持(三等);
2011年2011-2012RCCSE中國核心學術期刊(RCCSE:中國學術期刊評價委員會);
2009年中國科協精品科技期刊示范項目非資助類項目;
2008年RCCSE中國權威學術期刊(RCCSE:中國科學評價研究中心);
2006年中國百種杰出學術期刊;
2003年中國百種杰出學術期刊。
植物生態學與地植物學學報收錄情況:
國際藥學文摘、世界紡織文摘、數學評論、應用力學評論
CA化學文摘(美)(2011)、JST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數據庫(日)(2012年計劃收錄)
中國人文社會科學引文數據庫、ASPT來源刊、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來源期刊
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國期刊網來源期刊、中國科技期刊精品數據庫
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全文收錄期刊、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收錄
中國核心期刊數據庫收錄期刊、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來源期刊
萬方數據—數字化期刊群入網期刊、中國工業期刊學會理論編輯部薦稿期刊
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龍源期刊網來源期刊
維普資訊—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中國知網
植物生態學與地植物學學報訂閱方式:
ISSN:1000-0011,CN:11-1020/Q,郵發代號:82-5,地址:北京香山南辛村20號,郵編:100093。
植物生態學與地植物學學報社相關期刊- 植物生態學報西北植物學報植物科學學報植物生理學報植物生理學通訊雜志廣西植物雜志生態學雜志植物生態學與地植物學學報社投稿信息1.文稿要求論點明確、論據可靠、文字精煉,論文應涵括題目、作者姓名、作者單位、單位所在地及郵政編碼、摘要和關鍵詞、正文、參考文獻和第一作者及通訊作者(一般為導師)簡介(包括姓名、性別、職稱、出生年月、所獲學位、目前主要從事的工作和研究方向),在文稿的首頁地腳處注明論文屬何項目、何基金(編號)資助,沒有的不注明。
2.摘要應寫成報道性文摘,具有獨立性,選擇貼近文義的規范性單詞或組合詞3~5個作為關鍵詞。
3.文稿篇幅不超過5000字。文中量和單位的使用請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計量單位最新標準。外文字符必須分清大、小寫,正、斜體,黑、白體,上下角標應區別明顯。
4.文中的圖、表應有自明性。圖片不超過2幅,圖像要清晰,層次要分明。
5.正文標題:內容應簡潔、明了,層次不宜過多,層次序號為一、(一)、1、(1),層次少時可依次選序號。
6.正文文字:一般不超過1萬字,用A4紙打印,正文用5號宋體。
7.數字用法:執行GB/T15835-1995《出版物上數字用法的規定》,凡公元紀年、年代、年、月、日、時刻、各種記數與計量等均采用阿拉伯數字;夏歷、清代及其以前紀年、星期幾、數字作為語素構成的定型詞、詞組、慣用語、縮略語、臨近兩數字并列連用的概略語等用漢字數字。
8.圖表:文中盡量少用圖表,必須使用時,應簡潔、明了,少占篇幅,圖表均采用黑色線條,分別用阿拉伯數字順序編號,應有簡明表題(表上)、圖題(圖下),表中數字應注明資料來源。
9.注釋:是對文章某一特定內容的解釋或說明,其序號為①②③……,注釋文字與標點應與正文一致,注釋置于文尾,參考文獻之前。
植物生態學與地植物學學報社編輯部征稿浙江天童木本植物小枝的“大小-數量”權衡散射輻射測量及其對陸地生態系統生產力影響的研究進展冷蒿揮發性有機化合物主要成分分析及其地上部分結構研究黃土高原半干旱區刺槐生長盛期樹干液流動態光響應曲線的指數改進模型與常用模型比較異質低磷脅迫下馬尾松家系根構型和磷效率的遺傳變異秸稈和生草覆蓋對桃園土壤養分含量、微生物數量及土壤酶活性的影響土壤有機質對土壤水分保持及其有效性的控制作用土壤氮磷對四季竹葉片氮磷化學計量特征和葉綠素含量的影響近30年北京自然歷的主要物候期、物候季節變化及歸因青藏高原植被降水利用效率的空間格局及其對降水和氣溫的響應鼎湖山9種常見樹木細根組織N濃度的季節變化內蒙古草原植被覆蓋度遙感估算培養基與光照對沼蘭種子非共生萌發的影響灌漿期水分虧缺條件下二、四、六倍體小麥收獲指數和水分利用效率的演化氣候變化背景下華北地區冬小麥生育期的變化特征黃花苜蓿與蒺藜苜蓿對土壤低磷脅迫適應策略的比較研究刈割、施肥和澆水對矮嵩草補償生長的影響中國東部南北樣帶主要植被類型歸一化植被指數對氣候變化的響應及不同時間尺度的差異性季節性凍融期間土壤動物對岷江冷杉凋落葉質量損失的貢獻刈割、施肥和澆水對高寒草甸物種多樣性、功能多樣性與初級生產力關系的影響本文html鏈接: http://m.35694.cn/qkh/276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