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藝術·上海音樂學院學報
音樂藝術·上海音樂學院學報基礎信息:
《音樂藝術·上海音樂學院學報》創刊于1979年,經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批準,由上海市教育委員會主管,上海市教育委員會主辦的音樂理論學術季刊。本刊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和“雙百方針”,理論聯系實際,開展教育科學研究和學科基礎理論研究,交流科技成果,促進學院教學、科研工作的發展,為教育改革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做出貢獻。主要發表音樂領域和學科的科學研究成果。
音樂藝術·上海音樂學院學報欄目設置:
主要欄目:分析·研究、歷史·傳統、思維·觀念、讀書·評樂、學院動態等。
音樂藝術·上海音樂學院學報榮譽:
全國中文社科核心期刊;全國百強社科學報;上海市最佳學報(2010)。
音樂藝術·上海音樂學院學報收錄情況:
文摘雜志、應用力學評論、石油文摘、數學評論
中國人文社會科學引文數據庫、ASPT來源刊、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來源期刊
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國期刊網來源期刊、中國科技期刊精品數據庫
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全文收錄期刊、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收錄
中國核心期刊數據庫收錄期刊、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來源期刊
萬方數據—數字化期刊群入網期刊、中國工業期刊學會理論編輯部薦稿期刊
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龍源期刊網來源期刊
維普資訊—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中國知網
音樂藝術·上海音樂學院學報訂閱方式:
ISSN:1000-4270,CN:31-1004/J,郵發代號:4-398,地址:上海市汾陽路20號6F,郵編:200031。
音樂藝術·上海音樂學院學報社相關期刊- 沒有相關文史音樂藝術·上海音樂學院學報社投稿信息1.來稿字數不超過7000字(含圖、表),文章包括(按順序):題目、作者姓名、作者單位、中文摘要、關鍵詞、中圖法分類號、英文部分、正文、參考文獻等;在文稿首頁地腳標注第一作者姓名(出生年-),性別(民族)、籍貫、職稱、學位、主要研究方向、E-mail地址(若通訊作者非第一作者,請標注通訊作者的對應信息)等。如屬基金資助項目也請在文稿首頁地腳處注明項目名稱和項目編號。
2.摘要應說明論文的研究目的、方法、結果與結論。英文摘要內容應與中文一致。摘要正文請用第三人稱。
3.稿件正文要求論點明確,文字通順、精練,數據可靠,量和單位的使用及數字用法應符合國家標準及有關規定。
4.標題應層次分明、用字規范,分別用1;1.1;1.1.1表示層次號。稿件請用MicrosoftWord軟件排版,通過電子郵件投稿,同時郵寄1份打印稿到本刊編輯部。稿件中外文字母、符號的大小寫、正斜體、黑白體、角標等必須分明。
5.文中圖、表應選最必要的,且大小適中。插圖盡量用通用的繪圖軟件繪制,坐標線與標識曲線的線條比為2:3,圖中符號、文字要與正文一致。對于由軟件形成的圖形(如Excle,請將原數據同時發過來,或單獨將有關數據作為一個文件發過來);圖片必須是.tif等通用格式的灰度圖,且要求黑白清晰、層次分明。表格采用三線表,必要時可加輔助線。圖題、表題應中、英文對照,圖、表中量與單位不允許使用漢字符號。
6.參考文獻務請規范化,未公開發表的資料請勿引用。文獻序號以文中引用的先后順序編排。引用電子文獻(特別是網絡文獻)應以可信度高的網站文獻為主,盡量不要引用電子公告板、聊天記錄等文獻。本刊論文參考文獻執行國家標準(GB/T7714-2005)規定的著錄規則,其著錄格式如下:
(1)書籍:作者姓名.書名[M].版次(初版不寫).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止頁碼。
(2)譯著:原作者姓名.書名[M].版次(初版不寫).譯者姓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止頁碼。
(3)期刊論文:作者姓名.文章題名[J].期刊名,出版年,卷(期):起止頁碼。
(4)書籍中的析出文獻:作者姓名.文章題名[M]//專著責任者.專著題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止頁碼。
(5)論文集中的析出文獻:作者姓名.文章題名[C]//論文集責任者.論文集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止頁碼。
(6)學位論文:作者姓名.文章題名[D].保留地:保留單位,答辯年份。
(7)國際或國家標準:制定標準的機構.標準代號—發布年.標準名稱[S].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
(8)專利:專利所有者.專利名稱:專利國別,專利號[P].公告日期或公開日期。
(9)電子文獻:作者姓名.題名[ED/OL].出版時間[引用日期].獲取或訪問路徑。
文獻作者為3名以內的,應全部列出,4名及以上的只列出前3名,后加“等”(或etal);外文作者姓在前、名在后,名可用縮寫,不加縮寫點;期刊名盡量寫全稱,不要縮寫。
7.來稿一律不退,請自留底稿,切勿一稿多投,來稿在3個月內未接到錄用通知可自行處理。編輯部對稿件有修改權,不同意改動的,請來稿時說明。稿件一經刊用,酌致稿酬,并贈送當期刊物。
8.為適應我國信息化建設的需要,擴大作者學術交流的渠道,本刊已加入《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所刊文章的全文通過《中國期刊網(CNKI)》、《萬方數據-中國數字化期刊群》和《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入網。作者著作權使用費與本刊稿酬一次性給付。如作者不同意將文章編入光盤及上網,請在來稿時聲明,本刊將做適當處理。
音樂藝術·上海音樂學院學報社編輯部征稿“大跨度”技術在爵士鋼琴演奏中的應用基于徐孟東管弦樂作品《遠籟》的頻譜分析音樂的詮釋——關于詮釋音樂的五個層次及其相互關系京劇打擊樂的節奏與結構特點現代日本音樂學家的中國音樂研究論音樂民族志書寫的范式、結構及教學應用論北宋教坊樂中的打擊樂組合樂器的音位分類——樂器分類學的新視野音樂、身體、空間文化與后現代性信天游的境界——傳統音樂學家喬建中素描美國大眾音樂文化對科普蘭音樂創作的影響中國傳統音樂即興創作教育的三維模式沖突與選擇:音樂人類學研究中的不同價值立場評析趙宋光教授提倡的三軸協變唱名法音樂理論的起源:畢達哥拉斯學派的理論里查·施特勞斯的人格和藝術論于會泳的中國傳統音樂理論研究從對學科制度的批判看音樂美學學科歸屬問題從《憤怒的日子》看中世紀的詞樂結構文化相對主義:一種多元音樂文化觀察的理論視角長此以往“中國夢”——對盛宗亮的音樂史學研究和雇制度及其在宋代宮廷音樂中的作用解放前上海音樂學院理論作曲專業的歷史回顧馬勒早期藝術歌曲的風格特征民間鼓吹樂社與寺院藝僧制度從民間到專業化改編與創作中的竹笛藝術思想~行為:儀式中音聲的研究描述與闡釋:音樂民族志描寫的方法論取向往生路上的歌唱——凈土宗音樂與音樂哲學初探關于中國民族聲樂中“死曲活唱”的探究本文html鏈接: http://m.35694.cn/qkh/314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