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藝術在美育的作用
一、音樂藝術可以培養美好及向善的情感
在音樂藝術中,教師要時刻牢記音樂藝術是情感的藝術,要全身心地培養學生的美好情感,將熾熱的愛心浸透到音樂教學之中,使學生在充滿情感的氣氛中學習知識、陶冶情操、提高素質,獲得全面發展。實施美育教育的終極目的是塑造完美的人格,并培養美好的心靈。之所以音樂能塑造人格,是因為音樂的本質較為特殊。音樂美包括了內容美和形式美,音樂作品當中融入了音樂家通過體驗生命和體驗生活而得到的情感,這些情感是升華后了情感,飽含著人們善的愿望及審美理想。這些美的內容通過音響形式傳達給聽者。因此,音樂在用情感力量陶冶人的情操的同時也使人的心靈得到了凈化以及美化。由此,可以將音樂美育作為道德教化的有效途徑之一。音樂美育可以將道德規范內化為人自身情感的需求,從而使人自身與周圍世界處于和諧的狀態,使人的個性得到發揮的同時,還兼顧周圍的和諧。
二、音樂藝術可以培養審美方面的想象能力
在藝術思維當中,想象力是一個不可缺少的要素,而音樂可以使人形成豐富的想象力。雖然不同的人對于想象力的理念所持有的見解并不相同,但這并不影響想象力在藝術思維中的核心位置。優秀的音樂能夠使想象力所具有的獨特魅力得到啟發,讓欣賞者進入到一個音響世界當中,這個世界變幻無窮。讓欣賞者在這樣的世界當中體驗生動的情感,進而想象出富有神秘力量的世界。欣賞者在想象的精神世界當中,身心得到短暫的超脫,心靈得到自由與凈化。此外,音樂還能夠推動人直覺感知能力的發展與思維的發展。愛因斯坦曾經提到過,自己發現光學運動的機遇在于直覺,而這樣的直覺則來源于音樂的推動。
三、音樂藝術可以幫助人們進一步認識與理解現實
藝術源自于生活,藝術是現實生活的濃縮。對音樂進行鑒賞,能夠幫助人們進一步了解現實及認清現實。因為音樂反映現實的形式為樂音,所以不會形成直接的視覺形象。所以,只有在積累大量音樂知識及進行大量鑒賞活動的前提下,才能在音樂中找到規律。例如,在欣賞了格列高里的大量圣詠后,我們就可以發現圣詠中多數為單一旋律線,對位與無和聲幾乎全無,在音程下降與上升的過程中可以體會到當時人們精神生活的單調,和對上帝的專一與虔誠。在欣賞浪漫主義流派的音樂時,可以發現當中存在許多的旋律變化、和聲變化、節奏變化以及音響變化④。在變化當中,我們可以感受到人們豐富的個性與情感,因此,圣詠反映了當時的人們迷惘幻想及徘徊的精神狀態,這樣的精神狀態源于社會轉型時期所呈現的進步性與傳統性之間的矛盾。浪漫主義流派的代表性人物貝多芬,在保留古典音樂精髓的基礎上,開創了浪漫主義流派。在貝多芬所創作的交響曲當中,無處不在地體現出了自由理想、博愛理想及平等理想,以及對英雄的崇尚、對共和的謳歌。筆者以其創作的《英雄交響曲》作為分析的實例,來說明以上觀點。這部音樂作品所展現的創作思想為英雄主義。擁有極其龐大的篇幅,表達的情緒較為激憤,具有劃時代意義。但是在這部作品剛問世時,卻引起了貴族的極大反感。該作品有四個樂章。其中第一章的樂曲為奏鳴曲式,所表現的內容為英雄性格及其戰斗業績;第二樂章為葬禮的進行曲;第三樂章為諧謔曲,在第三樂章當中,音樂洋溢著樂觀情緒,表現了充滿活力的人民跟上英雄的腳步,繼續前進;第四章為變奏曲,內容表現了戰斗勝利之后人民慶祝及狂歡的場面。再如《第五交響曲》是在貝多芬面臨逆境的情況下寫成的,這部交響曲表現了宿命論終將被英雄意志所戰勝,黑暗也終將被光明所戰勝的史詩。該曲共由四個樂章組成:奏鳴曲式為第一章,表達了命運這一主題思想;雙重變奏組成了第二章,所表達的是由沉思走向實際行動的轉換;在第三章當中,貝多芬對決戰前的力量進行了對比;奏鳴曲式為第四章,所表現的內容為,歷史前進的腳步最終將會戰勝命運,黑暗最終過去。現代音樂經過了一個世紀的發展,其表現手法與音樂風格等一直在不斷發生變化,頻繁而又迅速⑤。在光怪陸離、絢麗繽紛的音樂世界當中,可以看到社會化大生產的興起、都市社會的繁榮、生活節奏的加快,以及這些變化給人類精神世界所帶來的不適應。音樂作品的創作者們追求多樣化的音樂表現形式、音樂表現力的同時也在不斷使其變得更為豐富,這與多變復雜的當今世界是相符的。
四、音樂藝術可以通過培養樂感來實現美育目的
在傾聽音樂時,人們常會出現復雜的心理反應與生理反應,在出現反應的同時,人們的思想及情緒等都會受到影響。人們在傾聽音樂時出現的綜合反應主要表現為樂感。樂感是人們在聽音樂時心理方面所具備的審美能力。在傾聽同一首曲目時,如果人們的樂感較強,就體會到藝術所要表達的思想,欣賞音樂的能力也就相對較強,則能夠在創作活動及演唱活動時展示出更高的水平。樂感所包括的內容較廣,例如旋律感及節奏感,對于音樂的記憶能力及想象能力等都屬于樂感的范疇。音樂藝術能夠通過培養樂感來使人熟悉音樂,通過對各民族或各國家的音樂樂感旋律進行對比,能使人夠更深刻地了解到文化的多樣性,進而豐富自己的藝術知識,并提高審美方面的能力。
五、結語
綜上所述,音樂藝術對于美育的作用為浸染式及潛移默化式的。在音樂世界中,蘊含著非常豐富的哲理及情感體驗,這些藝術哲理以及情感體驗能夠通過音符、樂曲向聽者的心靈傳遞。當聆聽到好的音樂,人的心靈就會受到感染。由音樂藝術而產生的美感就會不斷在聽者心中延續,使聽者思想得到升華,靈魂得以凈化。此外,音樂藝術也是一種富于情感的表現形式,音樂能夠通過美妙和諧的旋律,讓聽者如癡如醉,使聽者在音樂的天空翱翔。對于音樂藝術所表現的情感,聽者一般是主動接受的,在主動接受中再融入自己的情感體驗。例如音樂藝術當中的著名合唱曲目能夠讓聽眾產生振奮的力量,并向聽者傳遞整體及和諧的觀念,因此音樂藝術在美育中的功能是非常大的,值得重視。
本文作者:趙晰 單位:河南省周口師范學院音樂系
本文html鏈接: http://m.35694.cn/qkh/327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