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網絡媒介素養問題及對策
一、青少年網絡媒介素養的現狀及成因分析
(一)媒介依賴之網絡依戀:孤獨者的心理訴求
網絡依戀又可稱之為網癮,指的是長期地、依賴地、病態地使用網絡,對網絡的熱情取代了其它一切的興趣,離開網絡就心情抑郁、煩悶、難以自拔的心理疾病。美國學者德弗勒指出,“當一種新的媒介在社會站穩腳跟之后,人與媒介之間就會形成一種依賴關系,這種關系雖然具有雙向性質,但人的依賴性則表現得更突出,當人們從依靠媒介而獲得了相應的滿足,便越是指望再次獲得有用信息,對媒介的依賴性就越強烈”。眾所周知,當今青少年學業負擔頗重,很少有時間和空間排遣內心的煩惱和孤獨,而網絡具有虛擬性、娛樂性,不僅可以讓其開懷大笑,還可以助其在虛擬世界里功成名就,讓他們獲得極大的心理滿足感。可以說,青少年是因為網絡正好回應了他們迫切的心理訴求而泥足深陷于網絡世界難以自拔。
(二)“隱形人”的道德失范:虛擬世界的道德松綁
“道德失范”的概念是由法國社會學家涂爾干提出的,指的是在社會生活中道德規范約束力的失去或弱化,具體到青少年的網絡道德失范則表現為青少年以“隱形人”的姿態制造虛假信息來招搖撞騙,或惡搞來制造恐慌和混亂以求取不合理的樂趣等行為。涂爾干指出,道德失范是由于社會結構在較短時期內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導致與這種社會類型相適應的傳統道德隨之衰落,失去了它的權威性。根據涂爾干的理論,網絡道德失范行為與網絡媒介取代傳統媒介占據傳播的主導地位有關。網絡媒體憑借其虛擬性賦予了青少年“現實身份缺席”的“隱形人”身份,讓其可以隨意地傳播信息,這樣青少年在進入光怪陸離的網絡社會后,因為缺少現實社會中“他人在場”的壓力而擺脫了現實生活中傳統道德的捆綁與約束,出現了諸多道德失范的行為。
二、提升青少年網絡媒介素養的對策
如上所述,青少年網絡媒介素養缺失與諸多影響因素相關。因此,只有學校、家庭、社會三者共同努力,形成三位一體的媒介素養教育系統,方能給深陷網絡、迷失于網絡的青少年開出治標亦治本的一劑良方。
(一)學校——青少年網絡媒介素養教育的第一課堂
學校教育因其特有的制度化、強制性以及良好的持續性理所當然地成為青少年網絡媒介素養教育的第一課堂。而學校在開展網絡媒介素養教育的過程中,必須牢牢把握以下幾點:首先,要教育青少年掌握“去偽存真”的辨別原則,學會用批判的眼光評估各種信息資源,從網站的社會屬性、信息內容以及策劃設計等各個方面綜合考查一個網站的可靠性;其次,應該教育青少年掌握“去粗取精”的整合原則,積極地培養青少年正確的“網絡需要”觀,并讓其具備一定的信息整合能力;最后,要教育青少年掌握“取其精華,棄其糟粕”的優化原則,教導青少年認清網絡中多元信息的本質,避免被不良信息所迷惑并讓網絡精華為我所用。
(二)家庭——青少年網絡媒介素養教育的堅強后盾
家庭是每個人社會化的起始場所,父母是傳道授業的第一任老師,青少年接觸網絡的機會也常常是由家庭為之創造的,家庭毋庸置疑是青少年網絡媒介素養教育的堅強后盾。人類學家米德在《代溝》中曾說過,人類發展的歷史將經歷三種文化:第一種是前喻文化,后代人必須向老年人學習才能生存;第二種文化是并喻文化,兩代人互相學習才能生存和發展;第三種文化是后喻文化,老一代人需要向年輕一代學習,社會才能進步。當前,容易掌握新鮮事物的青少年在網絡使用上常常走在了父母的前頭,在其父母對其進行教育之前就已經具備了相當的媒介接觸經驗,可以說,并喻文化的時代已經悄然來臨。在這種社會語境下,如果父母能夠放低姿態,主動表達向孩子學習的意愿并付諸實踐,就不僅能夠順利突破孩子的心理防線,對其網絡使用行為進行監督,而且可以在互動過程中給予孩子及時正確的引導,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三)社會——為青少年網絡媒介素養教育保駕護航
柏拉圖說過:“人性的缺陷似乎責任在人,但實質上根本的責任在于社會,有缺陷的社會產生了有缺陷的個人,有缺陷的個人構成了有缺陷的社會”,我國青少年網絡媒介素養缺失與媒體把關不嚴、政府監督不力以致網絡媒介環境良莠蕪雜也有關系。要全面提升青少年網絡媒介素養,還需要媒體和政府共同努力、正本清源,創造一個純潔的網絡環境為其保駕護航。
具體來說,對于政府而言,要做的是在政策上引導媒介素養的提升,完善各種相關的法規,約束網絡的傳播行為,保證網絡媒介素養教育所需要的良好的社會環境;對于媒體而言,則不僅要對網絡信息嚴格把關,最大程度地凈化網絡媒介環境,更要充分利用網絡快捷方便、備受青少年喜愛的優勢,采用開放實踐平臺、提供實習機會等方法讓青少年自覺參與到網絡媒介素養教育中來。
當然,要真正實現全面提升青少年網絡媒介素養的教育目標,還需要將這些理論成果積極地運用到實踐中去,因為只有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才能在實踐中加深理解理論,并找到全面提高青少年網絡媒介素養的最佳路徑。另外,青少年網絡媒介素養的提升也與青少年自身的努力息息相關,所以,總的來說,要全面提升青少年的網絡媒介素養任重而道遠。
本文作者:李玲 單位:湖南師范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
本文html鏈接: http://m.35694.cn/qkh/331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