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論美術教育中創新力的培養
一、注重學科知識互相滲透,指導學生進行創造活動,培養創新意識
使學生獲得審美的體驗并提高動手能力,是美術課的基本要求,但要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還需要美術和其他學科互相滲透。如在《椅子設計》的教學過程中,筆者不是簡單地直接把知識灌輸給學生,而是通過圖片展示,讓學生自己研究、發現椅子的功能,在課堂中,筆者組織學生互相提問、回答,甚至允許他們進行激烈的辯論,這樣既活躍了課堂的氣氛,又能加深其對知識的理解。在設計的過程中,學生能重溫其他學科的知識,如,椅子的結構與人體力學、物理學之間的關系,椅子的材料選擇與環保、生物、化學學科之間的關系,等等,對學生也是一個全面的鍛煉。
二、將社會時尚引入課堂,賦予教學鮮明的時代特點,鼓勵學生充分發揮創新潛能
在教學中引入研究性學習方式,研究性學習課程信奉的基本理念是面向學生的整個生活世界與科學世界,要求“自然即課程,自我即課程,生活即課程”。美術本身具有緊貼時代和社會潮流的特點,“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面對“90后”的中學生,組織各種緊貼時代生活潮流的創造活動,能更好地吸引他們的注意,調動他們從事創作的興趣。
如在《服裝的設計和搭配》一課的教學活動中,筆者請學生搜集自己喜愛的明星照片,在課堂上設計“明星和服裝”這一環節。學生爭先恐后地上臺展示自己喜愛的明星形象,結合自己在課上所學到的知識分析明星的服裝搭配,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議。這一活動旨在引導學生欣賞、分析社會時尚潮流,保持清醒的頭腦,避免盲目的崇拜、追星行為。在課堂上安排這些富有時代特點的活動,能使課堂更貼近學生的生活、提高學生的文化藝術修養。每位學生都有智慧的潛能,教師只要能夠給予他們自我發掘的機會,就能不斷在他們身上發現閃光點。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充分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熱情,活躍的課堂氣氛固然很重要,更重要的是學生確確實實在活動過程中開闊了視野,發展了創造個性,訓練了創造性思維,培養了創新精神,這樣的教學才達到了目的。
三、結語
美術教學在創新教育中具有獨特的不可替代的功能。筆者對于利用課堂教學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一點心得還顯得很膚淺,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只要開始行動,離目標就會越來越近。讓學生在美術學習中提高文化藝術修養,培養他們成為品格高尚、情趣高雅、心靈美好、具有創新意識、善于發明和創造的人,是每一位教師的理想。而在課堂教學中不斷進行教育方式方法的探索,是最大限度地使理想成為現實的有效途徑。
本文作者:俞繁 單位:福州楊橋中學
本文html鏈接: http://m.35694.cn/qkh/331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