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體育教學環境
1體育教學系統的概念
體育教學系統,顧名思義,也就是體育教學體系的統一體,體育教學系統是各體育教學要素以一定的結構形式組織起來的,具有各單一體育教學要素所不具備的某種功能的教學統一體,它包括以下幾個系統。
1.1體育教學內容系統
《教育部關于印發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文件的精神,結合我校人才培養的目標,以教學改革為根據前提,以學生為主體,以健康為主題,以服務專業為方向的新理念,采用以人為本、強化人體練習、突出個性發展。普通高校按照樹立“健康第一、終身體育”的學校體育教育思想,通過傳授體育知識、運動技能,達到全面增強學生體質,增進身心健康,培養學生良好的意志品質和素養,養成終身體育的鍛煉習慣。
1.2體育教學方法系統
從上位層次看,包括模式教學、模擬教學、程序教學。從中間層次看,上課時老師通常先講解,再向學生提問,同學生一起討論,是教學中運用語言指導學生學習,達到教學要求的方法這些都是用語言傳遞信息的講解法、問答法和討論法。老師示范以及幫助學生糾正動作錯誤是體育教學中通過一定的直觀方式,作用于人體感覺器官、引起感知的一種教學方法即動作示范法。教師為了防止和糾正學生在練習中出現的動作錯誤所采用的方法即糾正動作錯誤與幫助法。循環練習法:根據練習任務的需要選定若干練習手段,設置若干個相應的練習站(點),學生按規定順序、路線和練習要求,逐站依次循環練習的方法。利用場地器材組織學生進行運動競賽法等組織學生討論探究教學方法即發現法。各種教學方法的運用具有教育性、發展性、科學性、多樣性等特點,這樣才能體現整體化思想,達到最佳教學效果。
1.3體育教學負荷系統
生理負荷是指人做練習時所承受的生理負荷。運動負荷包括運動量和運動強度兩個方面。在體育課上只有運動負荷保持適宜,才能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運動負荷過小過大都不行。過小,則達不到鍛煉的目的;過大,又超出了學生身心所能承受的限度,對學生身心健康和教學任務的完成都十分不利。因此,合理地安排和調節體育課運動負荷是對體育教師教學的一項基本要求,也是評價體育教學和體育活動鍛煉效果的一項重要指標。課堂教學中最常用到的運動負荷測量方法除了脈搏測量外,還有詢問法和觀察法。據瑞典生理學家研究,當詢問學生鍛煉后的自我感受,學生回答“累極了、很累、有點累、還行、很輕松、非常輕松”時都有不同的心率,而這些心率和回答之間有著極明顯的對應關系。這樣教師就可以利用學生的回答來判斷學生承受運動負荷的情況。采用觀察法可以直接簡便地知道學生的運動負荷情況,教師可以通過觀察學生的臉色、表情、喘氣、出汗量、反應速度等表現來判斷所承受運動負荷的大小。比如:當學生承受較小負荷時,額頭微汗、臉色稍紅;承受中等負荷時,臉色緋紅、臉部有汗下滴;承受過大的運動負荷時,臉色發白、滿頭大汗、動作失控等。所以,安排運動負荷時要以學生發展為中心,重視學生的生理和心理感受。在體育課上,可以通過調整練習的次數和組數、練習的強度和時間、器械的坡度和阻力,也可以改變課的組織教法等來對運動負荷進行合理的調節。
1.4體育教學評價系統
學生學習態度的評價,學生行為表現的評價,防止違紀行為的升級和負面作用的擴散,學生掌握知識與技能的評價。堅持主體取向的評價機制開放的教育需要開放的評價、量性評價與質性評價,行為評價與心理評價的有機結合,由重視結果向重視過程轉變。
2體育教學環境和體育教學系統的關系
體育教學中,體育教學環境對學校體育教學系統的影響,既來自于學校內部環境,來又自于學校外部環境,既來自于學校的物質環境,更來自于學校學生和老師的心理環境。而體育教學系統反過來也可以影響體育教學環境,他們之間是相互制約,相互影響的。
3體育教學環境和體育教學系統的協調統一
在體育教學中,要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完成既定的教學計劃,那么體育教學環境和體育教學系統兩者之間是缺一不可的,只有兩者協調統一才能為體育教學更好地服務。
3.1充分了解當前體育教學環境現狀
教師在體育教學中一直是起著一個引導的作用,主要表現在:了解教學目標、制定課時計劃、規劃教學設計、優化教學方法等。當然這些都必須建立在了解當前教學環境的基礎上,教師不僅要了解當前教學的物質環境,了解學生的當前的學習需求,而不是僅僅停留在課本上,還應該對整個教學環境進行設計。
3.2保持體育教學環境和教學系統的動態平衡
在體育教學中,體育教師既要讓體育教學系統適應體育教學環境的變化,也要盡力去改變當前制約體育教學系統發展的環境個因素,使兩者在動態上保持平衡,為更好的是先體育教學目標而服務。
作者:姜明 單位:武漢商學院體育與馬術學院
本文html鏈接: http://m.35694.cn/qkh/331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