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創新啟蒙教育述評
一、在幼兒記憶訓練中實施創新啟蒙教育
什么是記憶?記憶就是對感知過的東西,思考過的問題,做過的動作等的識記、保持,再認和回憶的過程。科學實驗證明:人的大腦是記憶的倉庫,里面貯存著大量的知識和信息,需要時可隨時提取,派上用場,而創新發明是以豐富的科學知識為依據,再通過切割組合,創新出新的發明和新的事物。人的知識積累,熟練技巧的獲得必須通過記憶,要發展幼兒的記憶能力,必須懂得記憶的規律。幼兒的記憶能力,有他們自身的特點,兩三歲到入學前的幼兒,主要是無意識記憶。他們容易記住的是直觀、形象、具體的事物,或感興趣激發他們情感的事物。根據幼兒記憶的特點,教師在對幼兒的訓練中,通過記憶的再現,培養幼兒的創新能力。如在上舞蹈課時,在幼兒掌握了一定舞蹈的技能基礎上,讓幼兒即興表演,把自己記憶中最動人最美好的形象淋漓盡致的表現出來,教師又把幼兒創作的最精彩的動作,經過優選、加工、組合,再現給幼兒,培養和訓練了幼兒的記憶能力,同時滿足了幼兒創新的愿望。給幼兒記憶的材料應該是直觀形象的,能夠理解的,盡量從幼兒生活中所接觸到的那些看得見、摸得著、聽得到的事物教起,由淺入深,由近及遠,由具體到抽象,來訓練幼兒的記憶能力。要注意幼兒的智力應側重于主要掌握知識的廣度、深度,靈活性和邏輯上的,并不是表現在知識的機械記憶的重復上;要注意訓練幼兒良好的記憶,讓他們把所學的知識和經驗井井有條地收進“倉庫”,以備不時之需,成為創新意識的源泉。訓練培養幼兒記憶能力的過程,可為幼兒的創新活動提供持久的知識源泉,培養了幼兒對客觀事物的理解能力和表現能力,又提高了記憶的效果,開拓了創新意識。
二、在發展幼兒思維中進行創新啟蒙教育
幼兒思維的重要特點是具有形象性,隨著幼兒知識不斷豐富,視野不斷拓寬,思維也就隨之發展了。人們在創新過程中,關鍵在于具有創新性思維。所謂創新性思維就是以新穎獨特的方法去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是抽象思維和形象思維有機結合的產物。它需要想象地創造性地積極參與,并常常伴隨著靈感狀態。要想使幼兒的創新思維得到全面的發展,應重視豐富幼兒的感性認識,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學會正確地認識事物,讓幼兒掌握創新思維的方法———擴散思維和集中性思維,應通過多種途徑和方法來加強幼兒創新思維的訓練。教師的責任是啟蒙和開拓幼兒的思維,使幼兒的思維活躍,尊重其與眾不同的思維方式。
三、在動手動腦的操作中貫穿創新啟蒙教育
幼兒動手動腦的實際操作是培養實踐能力的主要途徑,是實現創新發明的重要條件。有的幼兒動手和創新能力弱,究其原因,是由于父母的溺愛造成的,其實每一個健康成長的人都具有創新意識。只不過幼兒的這種意識是最初層次的,即是與自身能力相吻合,前所未有的,而不具有一定的社會價值能力。手巧會心靈,手的操作活動能引起大腦的積極思維,大腦皮層的分析和綜合活動來自于運用器官的信號,而且首先來自于手的信號。當幼兒注意的對象變為幼兒直接操作的對象時,就使幼兒大腦皮層處于積極活動的狀態中,學習興趣高激發了幼兒的創新意識和能力。如,幼兒用積塑片構造樣式逼真的高樓大廈、汽車、飛船等等,實際上這是一種探求事物奧秘、追根尋底的好奇心理的表現。在幼兒動手動腦的實際操作中,教師要在空間、時間上給予幼兒自由,提供一定的物質條件。利用區域活動,創設各種活動角,讓幼兒按意愿自由選擇材料形式,在其間涂染、拼圖、捏泥、繪畫、釘釘敲敲,動手做小實驗。教師在活動過程中,要善于引導和啟發幼兒在操作中進行求異思維,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同時,要善于捕捉幼兒思維中的閃光點和創新發明,支持鼓勵幼兒的異想天開,呵護其稚嫩的心靈,使他們在動手動腦的操作活動中,體味出創新發明的樂趣。幼兒才能展開創新心靈的翅膀,在自由天空中發明飛翔。創新啟蒙教育是一個長期持久的研究課題,也是當今世界教育發展的大趨勢,是一個各種能力綜合性素質的培養問題,蘊含著豐富的內容,而幼兒期又是人的一生中進行創新培養的最佳時機,教師必須抓住這一良好時機,對他們實施科學的行之有效的創新啟蒙教育,為幼兒成為一個創新人才及以后的創新實踐奠定良好的基礎。
作者:歐陽紅 單位:昆明市第十五幼兒園
本文html鏈接: http://m.35694.cn/qkh/347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