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小學教育研究
一、農村小學教育面臨的突出問題
生源不足、留守兒童多。首先,計劃生育政策的有效實施使得農村學齡兒童減少造成學生基數減少。這是農村小學生源減少的自然原因;其次,一些進城務工人員為了子女接受質量較高的小學教育,選擇將子女接近城里讀書。這是農村小學生源減少的經濟原因。更為突出的是,留守兒童問題,人們常說“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以來就增加量學校教育的難度,勢必會影響農村小學教學任務的完成和新課程標準的落實。除此之外,硬件環境的不完善、政府監管的不得當、經濟發展的不完善等一系列原因都是農村小學不能夠科學健康發展的阻礙。
二、解決對策
問題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正視問題,是不能夠解決問題。作為農村小學教育戰線上的一名管理人員。我認為要解決以上幾個問題,要根據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要把握國家教育整體發展的大趨勢,要依照教育的規律和特點,因地制宜,實事求是的解決農村小學教育所存在的各種突出問題。
1、轉變教育教學理念
農村小學的教育中要始終堅持“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這就要求我們尊重學生的個性。不能搞過去的不重實際的一刀切。“以生為本”要求我們在教育的各個環節中尊重學生的訴求,反映學生的心聲,適應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承受能力。不僅要抓學生的成績,還要對學生的品德和生活進行及時的指導和有效的管理。教師要及時與學生溝通,及時與學生家長溝通,教師之間也要相互溝通。要及時發現孩子的優長和思想變化。在日常的管理中不能有體罰現象和變相體罰現象,要給學生充分的人格尊重,讓學生快樂的生活、快樂的學習。
2、實施科學的教學管理體制
科學的管理體制不僅不會限制人們的積極性和開拓精神,而且能夠激發人們的斗志,提升工作效率。這對一個國家、一個企業是這樣,對一所學校同樣也是這樣。例如,在對教師的管理中,要按照依法治校、依法治教的原則,讓教師尊重法律和制度的權威。
3、提升教師素質
提升教師素質是提升教學質量,促使教育科學良性發展的重要環節。這一點對于廣大農村小學來講意義更加深遠。要做好新教師的引進工作,要向教育主管部門要政策,在待遇、職稱評定等方面給予適當的優惠政策,吸引更多的優秀人才到農村小學來;要為新教師的發展提供便利條件,不僅要做到“引得進”還要做到“留得住”;要為教師進修、繼續學習提供機會和便利要對教師進行定期的業務考核,用以這一機制促使教師業務能力的提升。
4、提升學校的硬件條件
學校的硬件條件是衡量一個學校的重要標準。明亮的教室、寬敞的操場、先進的教學設備、豐富的圖書資料……都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實事求是的講由于條件限制農村小學要想達到城市小學的標準是有一定困難的,但是可以向政府申請、向社會求助,分階段、分部分的提升學校的硬件條件,為學生的全方位發展提供物質支持。當今時代人才依然是最寶貴的財富,教育依然是最重要的事業。作為教育整體中最為薄弱部分的農村小學教育一定要抓住機遇,創造新的輝煌。我們始終堅信,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科學持續發展,隨著農業生產力的進一步提高,隨著新農村建設的穩步推進,隨著廣大農民意識的提高,農村小學教育的質量一定會有本質的飛躍。
作者:張喜軍
本文html鏈接: http://m.35694.cn/qkh/353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