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素養教育與人文素質的提升
一、媒介素養教育對提升大學生人文素質的重要意義
首先,媒介素養教育是全面提升大學生人文素質的客觀要求。大學生涯是一個人的人生觀、價值觀成熟的重要階段,也是個人成長發展的關鍵時期。面對新事物和多元文化的誘惑,大學生難免把握不住自我。由于商業利益的驅動,當今一些大眾傳媒所傳播的流行文化,也往往帶來一些消極的甚至不健康的思想,極大地誤導了大學生的精神追求,對他們的身心健康產生各種負面影響。特別是在信息多元化的網絡時代,網絡文化容易使大學生陷入信息迷局,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因此大學生有必要接受專門化、系統化的媒介課程的學習,以此形成媒介批判意識,培養能夠辨別和抵御大眾傳媒不良影響的能力。媒介素養教育有助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觀、人生觀。
其次,開展媒介素養教育是加強大學文化建設的內在要求。媒介時代的任何一所大學都不再是與世隔絕的世外桃源,必然會受到大眾傳媒所制造的大眾文化的浸染。媒介技術幾乎能無限制地滿足視聽感官需要,大眾文化信息全方位、全天候地影響著高校,從根本上改變了大學生們的生活方式、思維方式,他們很難做到真正自發地、不受媒體文化影響和媒體描述方式所干預地來觀察和認識世界。令人耳鳴目眩的大眾文化正在通過各種媒介逐步向大學文化滲透。媒介素養教育旨在通過指導大學生正確理解、合理運用大眾傳播媒體的文化資源,進行媒介素養的系統教育,將有利于大學生正確解讀媒介信息,有效利用媒介建設性利用媒介完善自我,從而對自己的媒介行為進行合理評價和科學管理。積極探索和發展媒介素養教育有利于構建高校人文精神,提升校園文化的層次和品味,豐富大學文化的時代內涵。
二、高校媒介素養教育的實施策略
面對高校大學生的特點及媒介素養教育的現狀和問題,應當從現實出發,采取可實施的對策措施,切實提高高校大學生的媒介素養。
第一,轉變教育觀念,提高對媒介素養教育的重視程度。教育觀念和教育體系的優化必須跟隨時發表展的步伐,信息時代的到來,要求當代大學生必須具備相應的媒介素養。高等院校作為人才培養基地,必須充分認識到媒介素養教育的時代意義,將媒介素養作為一種重要的、基本的個人素質納入到大學生人文素質的建構體系當中,同時,基于其重要程度,可將其列入高校人才培養計劃之中。
第二,確立媒介素養教育課程體系。在高校開展大學生媒介素養教育,必須建立一個科學、系統的媒介素養教育課程體系。在課程設置上,不局限于新聞傳播學專業的課程體系,而是將媒介素養課程作為人文類課程體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剛剛開始從事媒介素養教育的學校,可以增加媒介素養類的選修課程,比如設置時事解讀、時事大講堂、影視作品賞析、流行文化解析、新媒體制作等課程,增強學生對媒介素養教育的認識。而在媒介素養教育已經達到一定水平的學校,在人文課程體系內既可以開展獨立的媒介素養課,還可以把它與其他人文課程的相關內容結合起來。通過對傳播模式、媒介的性質和功能等傳播學理論的學習,培養大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宏觀視野,并能夠利用媒介完善自我,參與社會進步。開設媒介素養課程重在提高學生對媒介信息的辨別力、賞析力和批判力,因此在講解案例、欣賞媒介產品時,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對媒介現象和問題的深入思考,進而培養大學生更好地接受和理解媒介素養。
第三,提高學生參與傳媒的實踐能力。在進行媒介素養教育理論課程的基礎上,更多地給大學生創造參加傳媒實踐的機會,同時將各種校園媒介資源作為大學生接觸和參與媒介實踐活動的平臺,使大學生真正成為媒介活動中的實踐主體。校園媒體如校園廣播、校園網絡、電視臺等,可以定期、定量地開放給學生參觀,鼓勵更多的學生參與各種媒體信息的制作和傳播,豐富學生對媒介活動的感性認識。高校可以組織和開展豐富多彩的媒介活動,充分調動廣大學生參與媒介的積極性,比如舉辦校報或校刊設計大賽、博客制作大賽和校園DV制作比賽,主題可以圍繞高校和學生學習、生活進行。這些都不失為參與媒介實踐的表現,而這些形式多樣的媒介活動不僅能夠幫助大學生強化媒介素養意識和思想,而且還可以提升其自身的媒介素養甚至人文索質。
最后必須指出的是,無論媒介素養教育還是它包含其中的人文素質教育,都是一種全面教育和終身教育。必須用正確的媒介素養教育來教育大學生,使其在理論和實踐結合的基礎上有更多的自我約束,更多的責任意識,不使自己受現代媒介技術發展消極作用的影響,從而正確地認識媒介、理解媒介、運用媒介,獲得在信息社會中生存并終身受益的素質和修養。
作者:劉莉 單位:空軍預警學院人文社科部
本文html鏈接: http://m.35694.cn/qkh/369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