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院校實施三生教育論文
一、體育院校“三生教育”的現狀
三生教育的缺失使得教育面臨較大的壓力和更多的挑戰。三是學生自身的因素。當代大學生是優生優育的一代,也是缺乏獨立生活能力的一代,獨生子女多,家長傾其所能為孩子創造更好的生活條件,長期溺愛,使孩子養成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生活習慣,漸漸滋生懶惰依賴的思想,在大學生活中出現諸多不適應,遇到困難經常會感到束手無策。再就是學生本身對學業和就業的壓力沒有清楚的認識,缺乏對專業技術技能知識的精益求精,沒有厘清生存技能對生命本身,對生活幸福的價值和作用,因而產生了過多的心理負擔。
二、體育院校大學生開展“三生教育”的意義
(一)理論意義
1.完善我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現代化理論體系
“三生教育”是以尊重和發揚受教育者主體性為前提條件,以人的全面發展為教育目標,主張按照人的特性和人的內心需要去組織實施思想政治教育,通過激發人的自覺性、自主性、積極性和能動性來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具體地講,在體育院校實施包含“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相互融合的三生教育,也是從人的本質和以學生本身為出發點,歷經生命、生存、生活的過程教育,以人的全面發展為歸宿,確立大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他們的獨立人格、自身價值和思想感情,啟發引導其內在的思想政治需求;同時整合校園內資源和校園外資源,并使社會、學校、家庭等教育主體相互協調配合,形成合力,既滿足學生當前發展的需要,又順應學生未來發展的期望;“三生教育”內部之間,既具有歷史繼承性,又具有現實的發展性,還具有未來的前瞻性,從而構成持續、協調、全面的思想政治教育觀。開展“三生教育”是體育院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現代化的基本途徑,體現了現代教育人本化、大眾化、社會化及公平性、民主性、創新性等特點。現代教育的根本任務是實現教育現代化,本質是實現人的現代化,核心是培養適應當代社會和未來社會需要的人。“三生教育”就是將教育從關注生命關照的最低層次擴展到對人的生存和生活的全面整體的關懷,使青年學生能夠在困境中找到自己生命的意義和自我存在的價值,從而確定自己人生的目標。所以,“三生教育”是使教育達到工具理性和價值理性和諧統一的新型教育理念。因此,要研究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將一些新的學科知識融合,引入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領域。也可以說,對“三生教育”的研究就是在豐富和完善我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現代化理論體系。
2.為實現思想道德教育目標提供理論支撐
“三生教育”有機地將現代教育與人生教育融合在一起,體現了教育的核心理念和本質。在體育院校中實施“三生教育”,能夠將教育中積累的實踐經驗總結成理論體系,充實我國高等教育的德育教育體系。“三生教育”是根據人本身的發展規律來開展教育活動,遵循人的身心發展規律、教育規律、社會發展規律和自然規律,使學生知生理、調心理、守倫理、懂哲理、明事理,真正把人引向生命領域、引向生存世界、引向生活未來,有利于學生主動發展、健康發展、全面發展,促進學生自身和諧發展、人與社會和諧發展、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最終實現人的現代化。在體育院校實施“三生教育”,通過不斷總結其教育方法和教育思想,能夠豐富體育院校德育教育的理論體系,并為其奠定良好的理論基礎。
(二)實踐意義
1.促進體育院校大學生全面發展
我國現有的體育專業院校共有14所,在辦學歷史、文化傳承、發展目標等方面的也不盡相同。辦學理念上,尤其是培養方式和培養重點上顯示出了比較大的差異。但是各大體育院校的大學精神內涵在內容上講,均體現在比較相近的五方面:愛國自強、拼搏奉獻、追求進步、崇德守則、團結友誼。從上述的五個層面可以看出,從做人到做事再到使命,分別概括了體育院校的整體風貌和文化特色,共同構成了體育院校大學精神的內涵。由此看出,體育院校就是要培養能夠適應社會,珍愛生命,懂得生活的具備體育技能和傳播精神的青年人才,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使學生成長成才,使高校體育人才的培養和教育成為一種腳踏實地更為貼近人性的教育活動。“三生教育”作為一種全新的教育價值理念,從伴隨人生命成長的開始,到生命的結束,涵蓋了人的一生。讓學生珍惜生命、學會生存本領,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態度,有尊嚴地生活、工作和學習,改善自己的生活質量,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才能夠參與社會的發展。
2.促進高等教育事業科學健康發展
體育院校要加強與其他院校、家庭以及社會各界的合作,并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制定相應的政策和制度,形成一套完善的“三生教育”實施方案,并督促計劃中各項具體工作的落實情況,解決體育院校大學生中存在的問題,使得體育院校的大學生在實際生活中能夠以正確的態度對待各種問題,確保其全面發展,同時促進高等教育事業科學健康發展。
3.有利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現階段全國各大高校都在建設和諧校園,而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報道出一些自殺事件,或者是危害他人生命事件,這些事情的發生直接阻礙了和諧校園的建設,也直接影響到大學生的生活環境,并對學生的成長和心理造成了嚴重的不良影響。而開展“三生教育”,結合學生實際生活中的問題來對學生進行生活、生存和生命方面的教育,能夠很好地幫助學生學會正確對待生活中的各種問題,正確處理自己與他人以及社會的關系,進而推動和諧校園的建設。所以說,實施“三生教育”,不僅僅能夠幫助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同時也是和諧校園建設的有效措施,有利于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
三、體育院校“三生教育”的實踐途徑
為了確保以人為本的理念,確保學生能夠全面發展、健康成長、順利成才,體育院校定要積極構建“三生教育”體系,不僅要通過“三生教育”貼近學生生命、貼近學生生存、貼近學生生活方式,提升學生專業技術技能、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同時還要教會學生發現生命價值、發掘生存智慧、發展生活意義。體育院校還要形成“三生教育”的合力,通過加強與家庭和社會的合作,幫助學生形成較強的行為實踐能力,從而使學生樹立正確的生命觀、生存觀、生活觀。
(一)在“三生教育”中融入以人為本理念
“以人為本,以生為本”是開展“三生教育”的基礎和原則,也是高等教育核心理念的體現,體育院校要對現有的教育資源進行整合,并加以充分利用,真正從學生的實際需要出發,對學生的生活給予充分的關注,幫助學生解決一些生活上的困難,并教會學生正確面對這些困境,這樣才能真正體現教書育人的教育理念。在大學生的教育方面,核心力量和中堅隊伍就是高校的教師,因此要確保系統實施“三生教育”,就必須建立綜合素質高的教師隊伍。高校的專業課老師對待自己的工作要有很強的責任心和飽滿的熱情,同時在業余時間也要樂觀對待生活,為學生樹立學習的榜樣。體育院校還要善于利用學校的先進人物和故事,通過運用他們的力量來號召學生向他們學習。不僅如此,高校也可以從外界邀請先進人物進行報告,綜合多種形式來感染學生,讓體育院校的師生都能夠從中汲取正能量。
(二)開設“三生教育”課程
體育院校在開展教育時要認識到教育與生活密切相關的道理,更要明白當代高等教育所面臨的其中一項重要問題就是如何教會學生以正確的態度來面對生活,正確處理生活中發生的一些問題。除了原有的一些思想教育課程,體育院校還需要開設“三生教育”相關課程,讓學生在學習這些課程的過程中學會“珍愛生命、學會生存、享受生活”,能夠增強對生活的理解,提高自己的生存能力,實現自我全面發展。除此之外,在師資建設方面也要加強。目前能夠勝任“三生教育”工作開展的教師并不多。體育院校要采取相應的措施來改善這一現狀,將相關課程的教師集中起來進行培訓,包括心理學、思想教育學以及社會學專業的相關教師,讓這些老師成為“三生教育”鼓干力量。
(三)制定系統的學生培養計劃
體育院校要針對大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系統的培養學生計劃,這就需從以下幾方面做起:首先,要為學生創設良好的“三生教育”氛圍,將“三生教育”理念貫徹到課堂教學活動中去,讓學生能夠通過對課程學習,理解其中蘊含的“珍惜生命,學會生存,熱愛生活”思想。教師可以采取案例式與啟發式相結合的課堂方式,以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在上有關青春期主題的心理課程時,可以結合實際案例來指導學生如何進行情緒控制,并在適當的時候啟發學生該如何進行自我調節,實現將“三生教育”在體育院校大學生群體中真正貫徹的教育目標。比如說,在“三生教育”中發揮體育的優勢,可將消防疏散演習等傳統安全逃生演練,與定向運動這一體育項目結合起來,設置逃生迷宮,可有效提升學生逃生自救的能力。其次,適當地開展主題班會,采取集體教育的方式來落實“三生教育”。可以以安全教育為主題,讓學生參加一定的實踐活動,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學會求生技能;還可以以消防安全為題開展主題班會,讓學生學會使用各種求生器材,有條件的情況下還可以開展相應的逃生演習活動。總之,可以通過開展各種形式的主題教育活動,讓學生學會熱愛生命,理解生命、生存、生活教育的意義。
(四)積極開展校園文化和社會實踐活動
體育院校不僅僅要通過開設“三生教育”相關課程來實施“三生教育”,更要通過舉辦多種校園活動來將“三生教育”落實下去。學校可以邀請著名學者或者是相關專家,通過講座的形式來與大學生們現場交流;還可以開展相應的心理活動,像“面對面,一個都不能少”這種類型的心理活動,便于及時了解學生的實際心理狀態。除此之外,還可以讓大學生開展多種形式的校園活動,像大學生體育藝術節以及科技創新文化節等等,讓學生在參與這些活動的過程中不僅能夠享受藝術給他們帶來的快樂,還能夠讓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并形成正確的人生目標,以正確的態度對待生活。社會實踐活動的開展也有利于“三生教育”的實施,學生在參加“社團文化節”“社團風采展”等社團活動時,可以融入禁毒和宣傳環保等理念,同時鼓勵學生去參加“一助一”之類的志愿者活動,對那些弱勢群體給予力所能及的幫助。
四、結語
在現代素質教育和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三生教育”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內容,在體育院校積極開展“三生教育”,具有重要的意義。我們不僅要認識到“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重要的教育價值,它不僅是適應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科學發展,同時也是提升體育院校實現培養體育人才的教育目標的需要,更是我國體育院校大學生素質創新和德育發展的需要,以及體育院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需要。因此,要建構體育院校“三生教育”的德育工作新模式,既要為學生營造良好的“三生教育”環境,又要結合學生具體情況和實際水平,開辟多途徑多渠道的實踐路徑,開展形式多樣的教育教學活動,以期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體現出“三生教育”的核心理念和本質價值。
作者:王鑫 單位:西安體育學院體育教育系
本文html鏈接: http://m.35694.cn/qkh/456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