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語學院開放教育論文
一、課程的建設
1.加強多種媒體建設
為學習者提供的學習資源應該有多種媒體的運用。對于開放教育而言,資源不僅僅是學習材料和教學環境的有機結合,更重要的應該是教與學雙方信息交互的體現。目前,我校外語學院正在加緊制作各學科的微課和三分屏課程,為學習者順利完成學習提供多種選擇,避免單一選擇造成的學習上的技術障礙。另外,要建立資源之間的關聯。沒有一個知識點是完全不依托其他知識點而獨立存在的。因此,對資源進行跨專業的關聯便于開闊學習者視野,提高學習者學習興趣。同時也要對不同教學環節的資源進行關聯,對在一個資源中出現的其他資源進行關聯,為學習者快速找到所需要的資源提供便利。
2.加強優質教育資源開發與應用
加強網絡教學資源體系建設。引進國際優質數字化教學資源,開發網絡學習課程。研究和開發教材資源,重點提高教師對教材的分析解讀能力,在教學重點和理解難點上要取得一定的突破,外語學院所制作的微課正體現了這一點。增強課程的開放性,建立國際優質課程比較研究機制,引進國際優質課程和優秀教師,建立國際優質課程實施辦法,充分利用國際優質課程優化學校課程;建立基礎教育優質課程資源庫與資源共建共享的服務體系,以互聯網為依托,促進優質教育資源開放共享。推進開放教育教學資源庫和數字化仿真實訓教室建設,構建網絡環境下開放教育教學新模式。開展高質量高水平遠程學歷教育及非學歷教育,促進各種數字化教育資源向社會開放。外語學院在今后的工作中將提出“分層次、自主式、個性化”教學指導思想,設計一系列英語基礎課程、應用技能型課程、語言文化素養類課程等課程體系。針對現有的實際情況,積極探索,嘗試各種有效的教學模式,并制定出一整套教學管理文件,積極主動地將現代教育技術和網絡技術應用到英語教學過程中,更好地為學習者服務。
二、課程的評價、督導與反饋
為了更好地滿足學習者需求,持續促進課程和教學資源的建設,有必要進行一系列的課程評價,如對課程實施過程和教學效果進行評價,包括教學組織、教學實施、支持服務、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以及學習者的學習感受、學后回饋等。當前應該積極探索和采用一些有效的、便利的評價方法和手段。比如通用的調查問卷,通過網絡、手機短信等方式對學習者的學習效果進行及時調查,把學習者填寫課程調查報告作為形成性考核的一部分,督促學習者及時反饋學習效果,等等。通過對這些課程教學過程的關鍵環節和主要因素的定性和定量評價,也許能為教學設計者真正了解課程教學設計是否有效指導了課程教學以及如何進行改進,提供客觀的信息和改進依據。
作者:朱梅 單位:沈陽廣播電視大學
本文html鏈接: http://m.35694.cn/qkh/500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