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生活化語文論文
一、教學生活化的具體教學形式
(一)到生活中去
走出傳統的課堂教學進入到生活中去。要知道,雖然語文教材的內容都是來自于生活,但是卻不完全等于生活。小學語文課本教材的內容都是取自于生活然后經過加工處理的。因此,學生對于書本的內容不一定能夠完全地領會和貫通。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學生有時候就不能夠完全地懂得理解課本的內容。因此,為了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教師就應該組織學生到生活中去揣摩和理解。教師要教導學生一定的方法,幫助學生在生活中去觀察和體會,要幫助學生學會查閱資料。這樣,在學生遇到問題的時候就能夠有請教他人之外的選擇,不得不說這是提高學生能力的一個很好的方法。所以,小學語文教學不能夠被課堂所限制,而是應該走出課堂到廣闊的生活中去。只有這樣才能夠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幫助學生更好地成長。
(二)再現生活場景,幫助學生理解課文
要知道單單觀察生活還是不夠的,同時還需要將生活情景再現。小學語文課本教材里面的每一篇文章都是記錄了一定的生活信息的。因此,學生不僅僅需要觀察生活理解這些內容,還要通過對生活的理解將這些內容再現出來。在進行課堂教學的時候,有些書本內容是學生比較陌生的,學生學習起來不順利。因此,在教學的時候教師應該通過情境的創設等多種辦法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這些內容。在這樣的教學條件之下,學生就會以更大的積極性投入到語文的學習之中去。
(三)體驗
俗話說“不當家不知柴米油鹽貴”。只有讓學生親自體驗一番生活,學生才能夠對生活有深刻的理解。小學階段的學生的思維特點還是感性的,因此老師應該牢牢抓住學生這個時候的思維特點,幫助學生進行學習。課文描寫的形象或者說景象就算是再生動,如果是沒有經歷過的話,那就是難以想象出來的。因此教師要帶學生親自走出去看一看、瞧一瞧。比如當課文講述到春天的美景的時候,老師應該帶學生到一些最能體現春天之美的地方去看看走走。當講述到勞動辛苦的時候應該讓學生自己力所能及地嘗試一下勞動的感覺。這樣學生對于書本的內容就會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體會。這樣不僅僅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還能夠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可謂是一舉兩得。
二、教學內容生活化
葉圣陶老先生早就指出,生活是語文的源泉。只有到生活中去語文才能夠真正的煥發升級、迸發出真正的生命。小學語文教學的目的不僅僅是教會學生理解生活、明白生活,更加重要的是要教會學生將所學所想運用到生活中去。在運用的過程中學生可以學到更多、懂得更多。在運用的過程中學生甚至可能出現創造性的想法并將之運用到實際生活中間去,教育的目的不僅僅是懂得更重要的是運用。在進行課堂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聯系實際生活。語文教材的內容可以說是豐富多彩包羅萬象的,因此在進行課堂教學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聯系生活,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書本的內容。此外,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的時候不能夠僅僅完成書本的內容,而是要將思維發散出去來聯系生活。教師要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各項活動,以此來鍛煉自己的各項能力和技巧。從生活中去發現素材并且不斷地積累素材。長此以往學生的寫作能力也會有客觀的提高。要注意語文和其他學科之間的聯系,要讓學生了解這種聯系并且能夠有效地利用這種聯系,在不斷的積累之中開闊視野,增長知識??偠灾?,小學語文教學生活化是一個促進學生成績提高,減輕教師工作負擔的極其重要的方法。作為一線教育工作者,教師應該認真思考并將這一理念運用到實際教學之中。
作者:周潔 單位:江蘇省鹽城市第一小學教育集團
本文html鏈接: http://m.35694.cn/qkh/527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