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問題思考
一、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改革策略分析
(一)建立健全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組織領導體制,切實保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提高
建立健全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組織領導體制是確保教育有效性的前提和基礎。高校嘗試采用直線職能式的工作體制,即可以設置一名黨委副書記兼任副校長進行管理,并下設學生處、團委、院系黨總支等相關部門,讓部門與部門之間分工合作,密切配合,教學與管理相統一。
(二)完善高校輔導員和班主任隊伍建設,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提供人才保障
高校輔導員和班主任作為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軍和骨干力量,高校應予以充分重視,切實采取相關舉措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提供人才保障。1.合理選聘和配備專職和兼職輔導員。高校應該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合理配備專職輔導員的數量,保證配備比不高于1:200,在保證每個學院或學系的每個年級都有專職輔導員的前提下,每個班級能夠配備一名專業教師作為班主任。2.重視輔導員和班主任的培養培訓。重視輔導員和班主任的培養培訓有利于打造一支高素質的工作團隊。首先應該建立健全多形式、分層次的培養培訓體系,培訓的內容應根據學校實際情況設定,保證輔導員的素養能夠滿足政治和理論要求。其次,將使用和培養有效結合。推薦和選拔優秀輔導員在職進修和攻讀碩博學位,逐漸提升高校輔導員的學歷層次,以打造專業素養和工作能力較高,既可以成為業務骨干又可以成為教育專家的輔導員。3.建立健全輔導員和班主任工作開展的政策保障。可以采取輔導員和班主任獎勵表彰制度、崗位津貼納入學校內部體系、為教師創造進修學習和攻讀學位的機會等等,切實保證工資待遇能夠實現學校教師平均待遇水平,可以將以上這些納入學校教師培養政策。
(三)建立與高校教育體制相匹配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
“學分制”和“自主擇業”是我國高校體制改革的重要方面,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帶來諸多弊端。因此,要不斷完善和發展工作機制,建立與教育體制改革相匹配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應不斷改革和完善。教育內容的設置應該建立在學生身心發展特點的基礎之上,貼近學生的學習、生活,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和就業指導、困難生幫扶等等工作,讓學生能夠感受到自己是被關注的。我國高校之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比較注重書本理論,對大學生日常生活和切實相關的問題關注相對較少,沒有及時有效解決大學生成長成才過程中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2.教育方法應不斷創新。教育方法直接影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落實,是保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重要條件。筆者認為教育方法應該堅持以下三個原則:貼近學生的生活、思想和學習;以學生需要為主體,尊重學生個體發展;注重師生、生生的交流和互動。在堅持這三個原則的基礎上可以嘗試建立師生一對一、面對面咨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3.教育途徑應不斷改革。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途徑主要是教師和學生直接互動和交流,筆者認為可以嘗試利用網絡創新思想政治教育途徑。因為網絡交流速度快、覆蓋面比較廣,已經被學生廣泛喜歡和運用。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愛好,創建思想政治教育網站和信息資源庫等等,切實提升教育的影響力。
二、結語
綜上所述,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弱化的原因主要是教育布置不健全、師資隊伍不完善、教育工作模式滯后以及社會、家庭環境的不利影響等等,筆者認為只有準確找到有效性弱化的原因,進而提出解決策略才能夠保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筆者相信在學校、家庭和社會的共同努力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一定會提高。
作者:林福春 單位:廣東工商職業學院
本文html鏈接: http://m.35694.cn/qkh/560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