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高效課堂策略
一、授人以漁,教會方法技巧
學生走進學校,主要是為了通過學習獲取知識,但比獲取知識更重要的是掌握學習的方法與技巧,其最高境界是達到無師自通。語文這門學科,內容豐富,包羅萬象,是其他學科的基礎。所以,在高中階段的語文教學中,廣大教師應當將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放在首位,著重鍛煉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品評欣賞能力和書面寫作能力。具體來講,在教學中,教師要督促學生識記每一課的重點字詞,啟迪學生把握文章的結構和中心思想,引導學生體會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教會學生如何欣賞美文佳句,教會學生如何利用有效的課堂時間吸收教師傳授的內容。此外,還要告訴學生,要想在有限的45分鐘的時間里提高單位時間內的學習效率,就必須調動全身的感官:耳朵要仔細聆聽教師講過的每一個重點和細節,眼睛要緊盯教師的肢體語言和黑板上或者多媒體上的板書,手要迅速記下教師所反復強調的字、詞、句和段落,心要時時刻刻地思考這是為什么。實踐證明,在課堂學習中唯有多感官的全方位調動,學習的印象才會深,學習的效率才會高。如果在課堂上,學生只聽不思考(問題),只看不動手(筆記),這樣的結果只能“從左耳朵進去”,“從右耳朵出來”,這樣的學習方法千萬不可取。另外,教師在課堂上應時時觀察學生的注意力,一旦學生的注意力開小差,就馬上運用“抽學生回答問題”或者“讓學生分組討論”的方式,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促使他們主動學習。“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但是,這里的“傳道”“授業”“解惑”,更重要的是教會學生學習方法。正如葉圣陶老先生所說,“教是為了達到不需要教。”學生一旦掌握了學習的方法,一旦掌握了自學的本領,就會終身受益且無窮盡。
二、使用教材,靈活且富有創造
“好的教學效果=好的教學內容+好的呈現方式+好的教學方法。”從這個公式中,我們可以看到,要想使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收到好的效果,主要取決于好的教學內容,而好的教學內容來自于教師對所教內容的選擇與發行程度。在新課程改革的今天,在課堂教學設計中,能獨立地處理教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不僅是教師上好課的先決條件,更是對教師專業化能力的一項重要要求。盡管現行的高中語文教材經過多次改革,其知識內容不僅系統、科學,而且貼近生活,但是要想用同樣的教材進行教學,其教學效果會因學生具體情況的不同而不同。所以,我們應當樹立一種全新觀念:“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即充分挖掘教材的潛質,通過對教材進行合理、適度的加工與改造,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只有這樣,才能使課堂真正有效。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要求教師必須具備深厚的文化底蘊、廣博的知識儲備;要求教師必須具備獨創思維;要求教師必須要有“真知灼見”,能于平中見奇,發前人之未發,見前人之未見;要求教師必須善于發掘教材的精髓內涵,既能深入又能淺出;要求教師必須將“‘死’教材”變為“‘活’教材”,在教學中用好、用活、用實。只有這樣,教師在教學中才能如魚得水,左右逢源。
三、善于激趣,教學方法多元
“成功的教學,不是強制,而是激發興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雖是中外兩位學者短短的兩句話,卻都強調了興趣在學習中的作用,即一種積極的傾向,一種內在的動力。“誰能讓孩子的求知興趣保持穩定和持久,誰就能教育孩子成才。”教育家凱洛夫的這句話,再一次說明了學生一旦對所學的知識產生濃厚興趣,他就能克服一切困難,以百倍的熱情,對之孜孜追求,積極探索。由此可見,興趣對推動學生積極思考、提高學習效率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只有將興趣點燃,才能讓學生成為積極的進取者,才能讓學生成為知識的真正主人。首先,讓學生明白語文不僅是重要的交際工具,而且是所有學科中的基礎,學好語文,不僅是為了應付考試,它還有助于分析和理解其他學科的內容,有助于解題。所以,有了語文的好功底,學習生活才會更輕松。其次,在教學中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注意方法的多元。如,戲劇——可以讓學生分角色表演,以幫助了解人物,理解主旨。詩歌——可以讓學生以詩人身份吟誦,從而走進詩境,體會作者的感情,賞析其美。小說——可以讓學生品評其中的人物,進而開拓其思維,讓其參與教學;或者讓學生改編成劇本,自編自演,既通過形象塑造以理解主旨,又能提高寫作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再次,科學運用多媒體手段輔助教學,利用其對文本、聲音、圖形、圖像、動畫等綜合處理及其強大的交互特點,為學生創造出一個圖文并茂、有聲有色、生動逼真的教學環境,讓學生感受其中的美,以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愛學、樂學。
作者:任小潔 單位:河北省平山縣南甸鎮成人學校
本文html鏈接: http://m.35694.cn/qkh/561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