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學感受能力培養探究
一、訓練學生感受的獨特性
在日常生活和實踐中,對客觀事物的體驗,自然會有主觀認識,這種認識具有獨特性時,才能生動、深切。引導學生抓住事物的本質,去挖掘其內含,使之能夠產生不同的感受。如同樣是寫《我的媽媽》,有的學生這樣寫道:“媽媽對我照顧十分周到,天天早起晚睡為我洗衣做飯……”有的則這樣寫:“從媽媽那慈的目光中,我感受到媽媽對我是那樣關懷、體貼,使我充分感受到了母愛是偉大的……”前者由于體驗浮泛,表達不夠真切,而后者,確實感受到了母愛的偉大,感受獨特因而表達生動。如何訓練學生感受的獨特性呢?我認為,重視實踐,乃是第一位的,感受依賴于實踐,學生只有在實踐中才能了解事情的真諦,深覺生活的可愛,沒有實踐,所有的一切都是空中樓閣,虛幻而不切實際。實踐決定思維,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有了豐富的實踐,還必須做到教、學、練相統一,動腦、動手相結合,這是訓練感受獨特性的有效措施。把自己想到的要說的與生活實際相結合,把課本中學到的與實踐相結合,這樣,才能真正訓練學生感受的獨特性。在實踐中得到的東西與課本中所學的東西都是密切相關的,必須思考得深、透,這樣才能把真實感受描繪出來。有了獨特的感受之后,教師要注意在語言表達上引導學生,使其能夠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去表達自己的見解,自己的認識,不斷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在訓練學生抓住本質思考入微時,要注意步步引導,不可一蹴而就。如指導寫難忘的教訓,則先要學生抓住“教訓”來寫,使學生受到教訓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為什么會使學生難忘,學生從中受到什么啟發?指導學生寫某一處景物時,先啟發學生抓住景物特點,然后分析這些特點是怎樣表現出來的,學生從中能夠體悟到什么,情景交融。在指導學生表達自己的感受時,要先明確眾多感受中的一點或兩點,然后圍繞這個點――也就是中心思想安排事件,列出提綱,要注意重點段突出,不可橫排直敘。隨著訓練深入,使學生明確寫人要突出人物特點、本質、思想,寫事要突出事件的重要意義,寫景狀物要表達真實感受,總之,只要善于抓住人、物、景的獨特之處,深入體會其本質特點,獨特之感便能體現于行文之中。教師還需把學校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有機地結合起來,為學生創造情境,使其增強感受意識,體會事物所固有的特性,培養感受的獨特性。
二、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及情感的豐富性
學生想象力的形成離不開感受能力以及情感的培養,豐富的想象力,可以使感受內容更加具體生動,所表達的思想更充沛。如何訓練學生的聯想能力呢?作文教學中從教材出發鼓勵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補充事實情節的不足,激發作文情趣,增強感受力,隨著學生所學知識的結構變化,不斷拓寬思維空間,展開想象空間,依據學習規律,使學生的思維不斷地向縱深發展。小學生觀察事物大多見木不見林,不善于抓住事物特點,對此,我們可以指導學生展開想象翅膀,抓住事物本質,仔細觀察,加入聯想把文章寫得具體生動。
三、結束語
總之,小學作文教學與培養學生感受能力有著極其密切的關系,教師要根據作文教學的內容和要求,想方設法進行啟發引導,充分調動學生學習作文的積極性、主動性,提高學生的感受能力。在教學中,教師必須把培養學生的感受力作為一項重要內容,扎扎實實地搞好訓練。
作者:何艷春 單位:秦皇島經濟技術開發區第二中學
本文html鏈接: http://m.35694.cn/qkh/574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