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教媒體促進政治課素質教育
一、吸引學生注意
哲學告訴我們,內因起決定作用,外因必須通過內因起作用。我們照本宣科、廣播知識、枯燥教化,無法激起活潑好動、喜歡新鮮事物的初中學生的興趣,很難引發他們的深度注意。電教媒體擁有圖片、視頻、音頻、動畫等多種形象化內容,容易吸引學生的關注,從視覺、聽覺刺激學生的感官,觸發他們的想象力、空間感,推動整體綜合思維活動的開展。比如,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學會學習》第四課“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談到有關社會生活和社會實踐的重要作用的話題,教師抽象的說道很難引起學生的注意,如果結合生動的例子,生動地講述,或許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激發學生的興趣。而如果通過播放視頻,結合解說的形式,把比較成功的典型案例呈現給學生,那么我們就能輕松地把學生的注意力牢牢吸引過來,只要稍加點撥,引導他們討論案例中所折射出來的事理,學生就會真切地領悟到社會生活和社會實踐對于心智成長、素養培育、思想品德的提升、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升華等方面所起到的積極影響。
二、營造特定情境
300多年前,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提出了:“一切知識都是從感官開始的?!背踔袑W生形象思維的發達程度遠遠超過抽象思維,他們對圖表、視頻、音頻等鏡像和聲音資源特別敏感。如果我們結合教學內容,設置適當的問題情境,就能比較順利地引領他們進入問題的內核,從而春風化雨般地濡染學生的靈魂世界,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習得處理心理健康、辨別是非、準備預案的能力。七年級上冊第六課談到的有關合作的內容,對于學生可持續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價值。筆者搜集了許多材料,從中篩選出有趣的游戲,利用電教媒體展示給他們。極易受到外界暗示的學生很快就弄明白了游戲的規則和玩法,他們摩拳擦掌,躍躍欲試。例如“枕膝圍圓”,即一個人向后倒下,雙腿并攏在膝蓋處彎曲,作支起狀,撐起另外一個人的頭部,他的頭則枕在另一個人的雙膝上,大家共同圍成一個圓。我讓他們連看了兩次視頻,隨即帶領他們分組游戲。請看下面的教學片斷:師:游戲有趣嗎?(齊答“有趣”),大家覺得視頻中的伙伴們玩得怎樣?(開心),是什么力量使他們緊緊團結在一起,彼此分享游戲的快樂呢?(合作)請大家也說說自個兒的感受,和同學們分享吧!生1:很快樂,很放松。生2:這個游戲中每一個角色都比較重要,誰也離不開誰,不然都要落到地上,導致游戲失敗。生3: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給予別人方便也就是給予自己方便。生4:我有時遇到難題解不開,問問同學,也就很快攻克了,這樣不僅少給老師添麻煩,還比較方便,我也給我的同桌講解他不會的題目。我和我的同桌都覺得,今后要更加密切地合作。師:這就是(學生齊答“合作”)的力量!從這個片段可以看出,設置恰當的情境,就是設置了恰當的體驗,促使學生自我領悟,更加有利于學生自身精神世界的重構、合作能力的再強化,這必然能提高政治課素質教育的水平。
三、促進多元碰撞
多元解讀日益被大家尊重,合理的解讀能夠促使學生對現象、事件中的道德、法律和心理問題認識得更全面、更深刻。我們設置特定的情境或提供豐富的相關資源鏈接,其最重要的價值就是能夠啟發思維,釋放思想,讓學生在彼此的交流、辯論中實現觀點的碰撞,以促進思想品德修養的不斷提高。針對七年級上冊第十課《假如我是你》中關于“寬容”的話題,筆者曾利用PPT技術制作過一個辯論動畫,設計話題為“如何對待別人對自己所犯下的錯誤”,引導學生展開辯論。之后,我再播放班班通資源庫中相關的典型案例。經過這兩個過程,學生具備了豐富的感性體驗,逐漸有了一些理性體會,從而在交流評價環節,學生就能夠盡興地表達,分享彼此的觀點,實施多元評價。當然,我們不能為電教媒體所累,應該為我所用。我們利用該技術整合教學資源時,必須貼近生活,貼近學情,以生為本,巧設問題,有機整合道德、法律、實情(本土、社會、國家真實狀況)和初中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遵從素質教育的規律,講究實效性。
作者:宋輝 單位:廣西壯族自治區貴港市港南區木格一中
本文html鏈接: http://m.35694.cn/qkh/581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