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職業教育改革
一、深化教學改革,提升辦學水平
(1)堅持立德樹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教育的靈魂,要利用網絡新媒體,不斷加強思想政治教育,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到人才培養全過程。重視職業道德和職業素養教育,著力培養學生的誠信品質、敬業精神和職業素養。努力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增強文化育人功能,濃厚文化傳承和創新氛圍,推動傳統文化、先進文化、企業文化、產業文化進校園、進課堂、進學生頭腦。
(2)深入實施校企合作完善政府主導、行業指導、企業參與的職業教育辦學體制。鼓勵行業、企業與學校通過股份制合作建立職業教育集團或專業教學聯盟等,創新職業教育集團辦學體制機制,實現教育與產業的緊密銜接。力爭實現學習過程與工作過程同步,實習與就業一體。做到政府出政策,企業出崗位,院校出學位,通過校企聯合招生招工、送崗送學、雙制培養等多種形式,努力建立健全高職院校和企業共同培養技能人才的“校企雙制”的新型辦學制度。
(3)推進教學改革深化產訓結合、工學交替、校企合作、頂崗實習、現代學徒制等現代職業教育理念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充分利用現代網絡、傳媒技術改革教學方法、教學內容、教學模式,推行模塊化、項目化、培訓菜單等教學改革方式。實行學分制,企業職工在職培訓可采取彈性學制。
(4)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實施職業院校師資“雙提升”計劃,鼓勵教師參加碩士學習,安排專業教師每年到企業生產、實踐。建立師德考核激勵機制和師德建設評價體系,完善符合技工教育特點的教師職稱評聘辦法,增設正高級教師專業技術職務。
(5)建立世界技能大賽參與機制建立由政府、企業、行業組織和職業院校共同參與的省級世界技能大賽工作機制,加快制定培養世界通用技能人才的職業標準,人才培養標準與國際接軌。依托國家示范、省級示范優秀職業院校,分類、分區域建立世界技能大賽集訓基地,承擔選手集訓、人員選拔、大賽指導專家培養、承接國內、國際技能大賽等職責,政府給予一定資金支持。
二、做好招生就業工作,增強辦學實力,突出辦學特色
(1)加強招生工作政府部門根據本地區勞動力需求,搭建招生宣傳工作網絡,建立招生信息員隊伍。高等職業院校、技師學院進一步加大面向中等職業學校招生力度,重點支持學校與企業合作辦學,招生即招工的訂單培養,以企業定向培養、企業冠名班等形式建立生源基地,擴大高技能人才培養規模。
(2)加強職業指導和就業服務把就業率和就業質量作為職業院校辦學水平評估的重要指標,鞏固和提高就業率和體面、高薪就業和創業比例。強化人力資源市場需求預測和信息發布功能,完善職業院校畢業生就業信息平臺,為學生提供就業指導服務,培養學生正確的擇業觀念,增強畢業生的競爭意識和創業意識。要拓寬信息渠道,加強與用人單位的交流與溝通,建立穩定的就業基地。
(3)落實畢業生待遇按照新頒布的《勞動合同法》,政府部門加大對企業用工監督監察力度,堅決糾正用工通過勞務派遣的問題,保障畢業生的合法權益。需要國家層面設計改革工資福利和社會保障制度,提高一線技術技能人才的待遇和地位,讓每個人都有人才出彩的機會。技工院校畢業生納入軍隊士官、基層公務員招收對象范圍,相關待遇參照全日制大專、本科畢業生執行。
三、加大對職業教育的投入,完善政策措施
(1)完善經費保障機制加大高等職業教育經費投入,逐步提高財政性教育經費用于技工教育的比例。積極籌措專項資金,支持技工教育專業建設、課程改革和教師培訓。將技工教育納入公共財政保障范圍,按照技師學院、高級技校與高等職業院校相當、技工學校與中職學校相當的原則,提高生均預算內經費撥款基本標準。落實教育費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用于中等職業教育的政策,確保學校人員工資足額撥付,確保學校正常運轉。
(2)完善學生助學體系健全和完善技工教育“貸、獎、助、補、減、免”助學體系。技師學院、高級技校享受高等學校獎學金政策和助學貸款政策,優秀學生頒發省政府獎學金,家庭困難學生可申請生源地信用國家助學貸款。逐步實行技工教育免學費制度,技師、高技、技工學生中,農村和縣鎮學生、涉農專業學生、城市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都享受免學費上學政策,按照在校生10%的比例給予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發放助學金。
(3)構建校企合作動力機制高技能人才需要校企合作培養,要推進學校和企業產學研深度結合,把校企合作稅收激勵政策落實落地,支持學校與企業合作辦學、合作培養人才。鼓勵企業接收學生實習,企業接受學生實習支付的報酬等支出,在應納稅額中扣除。鼓勵學校引進企業或經營三產服務公司,吸收學生勤工儉學,開展生產服務性實習實訓,保證學生專業技能訓練需要,分擔部分教學成本開支,降低實訓教學消耗,相關收入免征營業稅。職業學校設立的實習工廠免征營業稅。政府安排專項資金、制定專門指導意見推動建立學生實習責任和校方責任相統一的保險制度。
(4)實施示范建設工程圍繞區域現代產業布局,以國家重點技師學院建設為契機,通過競爭性答辯、評審,重點扶持建設3-5所國家和10所省級重點示范技師學院,努力打造集高技能人才培養研修、技能大師技能研發授業、技術工藝發明創新、職業標準研發應用等功能于一體的一流技師學院,并由省財政按照給予專項建設資金支持。
四、加強組織領導,營造技工院校發展的良好氛圍
(1)規范學校管理當前高等職業教育進入內涵建設、提高質量的發展階段,國家致力于建設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打通各級各類職業教育的立交橋。技工教育雖然具有鮮明的職業特征和實習教學的突出優勢,但學校管理方面還比較弱。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是技工院校的主管部門,要爭取政策支持,協調教育教學資源,指導技工院校建立質量管理體系。推動職業教育的重要分支———技工院校提高辦學質量、突出辦學特色,深化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完善目標管理和績效考核,健全激勵機制,推行聘用制度和崗位管理制度,建立優勞優酬、科學合理的分配制度。
(2)營造職業教育發展的良好社會環境要廣泛宣傳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引導全社會樹立勞動光榮、技能成才、行行出狀元的觀念。依法提高生產服務一線技術技能人才的經濟待遇和社會地位,逐步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采取技能補貼、技能津貼、技能獎勵等措施提高技能人才待遇。在全社會形成崇尚勞動、尊重技能,有利于形成高等職業教育發展和各類技術技能人才成長的良好氛圍。
(3)重視高等職業教育研究職業院校要加強職教研究和調研,積極圍繞職業教育基本規律與經濟社會發展的內在關系。在新形勢下發展的重點和難點問題,開展專題研究、形成論證報告或發展意見,切實為職業教育發展提供指導,為政府制定發展政策提供參考。
作者:吳倩 單位:山東勞動職業技術學院
本文html鏈接: http://m.35694.cn/qkh/610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