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學中創造性思維培養
雖說教無定法,但是教學中還是有一定規律可循的,在高中生物教學中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激發學生的興趣是培養創造性思維的基礎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可見興趣對學習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而高中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是比較強烈的,只有受好奇心驅動的行為才是探索的行為,才能激發創造欲望。高中生物教材內容豐富多樣,為激發學生求知欲、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提供了良好的素材。高中生物教師不僅要注意保護學生的這種好奇心,還要創設一定的外在條件,逐步把學生的好奇心引到求知欲上。
二、優化教學模式是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關鍵
為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高中生物課堂上教師要改變原來授課方式,將“一言堂”的教學模式改變為討論式、啟發式、合作式的教學模式,使學生在學習中真正發揮自己的作用,從而在不同方面得到相應的培養。
1.設疑問難,制造矛盾。教師要在生物教學中做到設疑問難,制造矛盾,就要設計出恰當的、能激發學生思維的問題。如講完“頂端優勢”的時候,教師可結合生活實際,順勢向學生提出:“一些果樹的修剪,西紅柿秧打頂是為了什么?”此問題較簡單,學生很容易回答,答案是打破頂端優勢,提高這些作物的產量。接著可將問題引向深處:“所有植物都要打破頂端優勢嗎?梧桐樹長到一定高度不打頂,會更好地遮陰嗎;松樹長到一定的高度打頂,會長成參天大樹嗎?”這樣就把問題引向深處,并制造矛盾問題,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才能積極思考,培養創造性思維。
2.縱橫延伸,層層深入。縱橫延伸是形成連續思維的重要條件,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創造延伸和聯想的條件,讓學生思維層層深入,形成創造性思維。實踐證明,要使學生的思維向創造性思維發展,可以采用縱向思維、橫向思維兩種方式。縱向思維就是在已有問題的基礎上向深處延伸。縱向思維的培養要發揮教師作用,可以提出簡單的問題,然后步步緊逼,將問題引向更難處。橫向思維就是啟發學生從已有知識中思考與之類似、相關問題的一種形式。當學生具有這樣的思維方式,才能在以后生物學習中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三、開展實踐活動是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平臺
為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筆者常常結合生物中的實驗進行相應的教學,如筆者利用植物細胞吸水和失水的實驗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實踐能力。以“植物細胞吸水和失水的實驗探究”為例:
1.探究性實驗的一般過程:根據觀察到的現象,提出問題→做出假設→設計實驗→進行實驗→分析結果,得出結論→總結交流→進一步探究。因為以前做過探究性實驗,對于探究性實驗的步驟學生已經掌握,所以在這個環節中,學生直接應用就可以。
2.假設:原生質層相當于一層半透膜。學生的能力畢竟有限,在這個環節中,教師要組織學生小組合作,做出假設,如果學生的假設科學合理,則教師要予以鼓勵;如果有誤差,則教師要引導和糾正。
3.預期結果:由于原生質層相當于一層半透膜,水分子可以自由透過,而蔗糖分子不能透過。因此,在蔗糖溶液中植物細胞的中央液泡會變小,發生質壁分離。在這個環節中,教師不干預學生的行為,讓學生對實驗結果做一個預期,如果學生的預期和實驗結果一樣,那么學生的學習信心和探究欲望就會更強;如果二者不一致,學生將會總結經驗,重新實驗,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才會發現,實踐出真知,一定程度提高學生動手能力,所以,在這個實驗環節中,不論實驗成功還是失敗都會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4.裝片制作示意圖及實驗流程:
(1)裝片制作示意圖,為了提高實驗的準確率,本示意圖可以由教師為學生提供;
(2)實驗流程,這個實驗流程可以由教師指導學生進行,實驗中學生如果有問題,則教師應該給予引導和幫助.
6.實驗結論:實驗結果與預期結果相同,說明“原生質層相當于一層半透膜”的假設是成立的。本實驗結果和結論應由學生單獨完成,當學生完成后教師可以進行相應指導。這樣做能讓學生驗證自己的設想,實現“知行統一”。
作者:鮮成玉 單位:重慶育才中學校
本文html鏈接: http://m.35694.cn/qkh/612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