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寄生蟲學實驗教學中青年教師教學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培養具有綜合實力和創新能力的青年教師已成為當前高校發展的重要任務,高校必須站在長遠的戰略高度,充分認識到對青年教師培養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充分發揮青年教師的人才優勢,做到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培養一批高素質、高水平的青年教師隊伍,是高校提高整體辦學能力和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重要保證。高校要發展壯大,師資隊伍的建設是高等學校生存和發展的關鍵[1]。近幾年,由于學校新校區的建設發展需要,我校引進了許多年輕教師,因此,培養青年教師,提高青年教師的教學能力,是擺在高校面前的重要課題。現就我教研室在青年教師教學能力培養中的一些體會總結如下。
1人體寄生蟲學實驗教學的特點
人體寄生蟲學是臨床醫學與預防醫學的基礎課程之一,是基礎醫學與臨床醫學交叉的一門學科。隨著經濟的發展和寄生蟲病流行情況的變化,寄生蟲學實驗教學也發生了相應變化。經過幾十年的防治工作,以前流行嚴重的一些寄生蟲病得到基本控制。寄生蟲病的感染人數和發病人數逐年減少,全社會對寄生蟲病的重視程度也相應降低。人體寄生蟲學課程在醫學生課程設置中的地位隨之下降[2],理論課學時數被壓縮,而實驗教學所占的比重略有增加,因此實驗教學的質量也變得越來越重要。在很多學校,青年教師在實驗教學中占重要地位,承擔大量的實驗教學任務。實驗課是理論課的補充和延伸,與理論課教學比較,實驗課內容相對簡單,易于青年教師把控。在寄生蟲學實驗教學中,除了蟲體形態的觀察外,還涉及到一些臨床病例分析和臨床診斷有關的實踐操作等。通過實驗教學,可以使青年教師及時、系統地掌握學科理論知識,也可以引發一些科研思考。實驗教學在青年教師的培養中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2青年教師教學中存在的不足
2.1角色的轉變
青年教師碩士或博士畢業后直接進入高校任教,在新環境中,面臨著由學生角色向教師角色的轉換,需克服許多困難。由于年紀輕、經驗少,在教學過程中還存在著諸多不足。例如有的青年教師不能吃苦,缺乏敬業精神,責任心不強;有的青年教師工作實踐機會少,缺少高等學校教學的基本功。也有少數青年教師過高估計自己的能力,誤認為學歷即代表能力,自我感覺良好,紀律不嚴明,不能高標準嚴格要求自己等等[3]。
2.2缺乏教學經驗、授課技巧差
青年教師是教學新手,對從事的專業理論知識不夠熟悉、知識面窄,教學經驗缺乏,需花較多的時間備課、熟悉大綱。講課時往往根據書本知識和在學生時代聽老師上課的經驗進行模仿來組織教學。課堂隨意性大,教學方法單一,甚至照本宣科,特別是語言表達死板生硬、與PPT放映缺乏有效連接,缺乏啟發性和感染力。
2.3缺少醫學背景
目前大多數醫學類畢業生不愿意從事基礎教學的教師職業,而是更傾向于選擇臨床工作,因此醫學院校引進人才存在一些困難。為保證正常的教學,會引進一些理學、生物工程等無醫學背景的教師,這些缺乏醫學專業知識儲備的青年教師在教學當中則會遇到比較多的困難。
2.4課堂的掌控力差
課堂掌控力是一個教師合格與否的重要標志,青年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對于如何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維持課堂秩序、創造和諧教學氣氛、引導學生積極學習、順利完成教學目標缺乏相應的技巧。
2.5缺乏師范教育的正規訓練
醫學院校的青年教師大多數來自于非師范院校,缺乏教育教學理論知識和師范教育的正規培訓,剛畢業就走上講臺,教學經驗積累少,知識結構較為單一,缺乏教學實踐鍛煉。
3提升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的途徑
3.1增強崗位責任意識
為了盡快適應教師的角色,需要端正學習態度,加強愛崗敬業精神和師德修養。嚴格要求自己,教學態度嚴謹。除了講授知識之外,還要規范自己的言行,提高自身素質。同時還要努力適應工作、學習和生活環境。我校對新進教師采取崗前培訓方式,對青年教師進行崗位責任意識的培養。這些對青年教師早日實現角色轉換至關重要,可以幫助他們在各方面盡快完成從學生到教師角色的轉換,盡快找準自己的定位,進入工作狀態[4]。
3.2提高專業技能
青年教師應當把學習放在提高教育教學能力的首位[5]。通過不斷的學習,認識到自己的缺點和存在的不足并加以改正。主要包括專業知識的學習和教學方法的學習。非醫學背景的青年教師首先要加強醫學專業知識儲備、夯實專業基礎,不斷更新自身知識結構。青年教師應充分利用空余時間去聽取醫學相關的課程,也可以采取網絡學習的方式了解醫學知識。對自己所從事的學科,聽完所有課程,并針對該學科相關的醫學基礎進行補充學習。只有在具備一定的醫學知識背景、全面掌握所講知識的基礎上,才能在教學中游刃有余。我教研室青年教師在掌握承擔的人體寄生蟲學教學任務外,還學習了與人體寄生蟲學相關的課程,如傳染病學、藥理學、病理學、人體解剖學等。隨堂聽課是青年教師提高專業技能的有效途徑,多聽有經驗的老教師的講課內容,虛心學習他們授課的技巧、方法。在獨立上課之前要多次試講,找出自身存在的問題及不足。如:對知識點講解不到位、語言組織邏輯性不強等加以改進,以達到講課有吸引力、條理清晰、重點突出的目的。此外還要加強教學反思。教學反思一方面是對自己在教學中的正確行為予以肯定,另一方面是找出教學中存在的不足[6]。青年教師教學過程本身是一個經驗積累的過程,只有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反思,積累教學經驗,才能不斷糾正不合理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能力。
3.3科研與教學結合
高校教學與科研作為一個整體共同構成了高校的育人環境[7],青年教師除了承擔教學任務之外,還要加強科學研究。科研不僅可以提升青年教師的綜合素質,豐富教學手段,還可以激發思維,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課堂教學中,結合教學內容,可以將自己的科研內容或平時自己查閱的有關科研進展融入教學,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得科研教學相互促進,有利于青年教師教學水平的提升,不斷的完善教學,同時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3.4更新教學中的病例
人體寄生蟲學實驗課上,為了增進學生學習興趣和提升教學效果,往往在講解中穿插引入病例。以往的病例都是來源于教科書或者網絡,對此學生的認知度和共鳴程度都較身邊的實際病例低。因此要主動查找和積累身邊的寄生蟲病例,并在實驗教學過程中引入。例如吸蟲綱可以加入遵義地區“綠巨人”的病例,加深學生對肝片吸蟲的了解;線蟲綱可以講解貴州地區以前是絲蟲病的高發地區,增強學生的防蚊滅蚊意識。此外荸薺、茭白等常見的食材以及部分地區有生食豬肉的習慣可感染姜片蟲、豬帶絳蟲等寄生蟲,這方面的講解可加強學生防范病從口入的意識。總之,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的提高是一個長期漸進的過程,其中教師綜合素質的提高是第一位的。青年教師應當在品德、才智培養上雙管齊下,不斷地積累教學經驗,提高自身專業素質和教學能力,才能不斷地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出符合國家要求和適應時發表展的醫學人才.
作者:賈啟 賀莉芳 劉暉 單位:遵義醫學院基礎醫學院 黔南民族醫學高等專科學校
本文html鏈接: http://m.35694.cn/qkh/632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