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之推兩教一體教育思想分析
一、顏之推“兩教一體”的思想
(一)首先,顏之推指出“內外兩教,本為一體”,佛教教義不違反儒家綱常名教。
由于佛教主張不事父母,不拜帝王,引起了與世俗帝王及封建儒學綱常的矛盾。為此,顏之推提出:“內外兩教本為一體,漸極為異,深淺不同。”他認為佛教的五戒和儒教的五常是相通的。“內典初門,設五種禁,外典仁義禮智信,皆與之符:仁者,不殺之禁也;義者,不盜之禁也;禮者,不邪之禁也;智者,不酒之禁也;信者,不妄之禁也?!敝苯拥匕讶寮业娜柿x禮智信與佛教的五戒等同起來,強調了佛教教義與儒家倫理思想的一致性,從根本上調和了儒、佛之間的沖突。
(二)其次,認為害政不因浮屠,鼓吹政教合一。
佛教的進一步發展和壯大,與王權的矛盾和沖突時有發生,出現了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兩次滅佛事件。為了調和佛教與世俗王權的沖突,顏之推提出佛教與王權并不矛盾,他認為:“內教多途,出家自是其一法耳。若能誠孝在心,仁惠為本,須達、流水不須遞落須發,豈令罄井田而起塔廟,窮編戶以為僧尼也?皆由為政不能節之?!狈鸾瘫旧韺Ψ饨ㄕ鄾]有危害?,F實之所以出現這樣的情況,都是因為“政不能節”,致使這種情況愈演愈烈,達到害政的地步。
二、顏之推產生“兩教一體”思想的原因
(一)個人經歷。
顏之推出生于瑯琊顏氏家族,這一家族恪守傳統儒學。顏之推自小就接受儒學思想的熏陶,秉承儒家信條,這些都使他無法割舍和擺脫儒學對他的影響。另一方面,顏之推一生的仕途頗為坎坷。他一生歷經梁、周、齊、隋四朝,三為亡國人,仕途的坎坷為其“兩教一體”的思想提供了人生經歷的基礎。從自己一生的經歷中顏之推得出:“父兄不可常依,鄉國不可常保,一旦流離,無人庇陰,當自求諸耳。”感受到了世事“諸行無?!?,因此顏之推提出要“全身保性”。
(二)社會背景。
東晉時,佛教漸盛,影響空前。顏之推所處的南北朝是佛教傳入中國后最為興盛的時代。佛教直接威脅到正統的儒學,但儒學又無力對佛教進行有力的抵制。在這種情況下,封建地主階級既要利用原有的儒學綱常維持其統治,又想要借助外來的佛教來加強統治地位,故兩者的妥協和融合已成必然。為了維護封建統治,需要有人提出“儒佛一體”的理論基礎,封建士大夫紛紛作文論述“儒佛一體”、“援佛入儒”,顏之推也不例外。
三、顏之推“兩教一體”思想在教育思想上的體現
(一)對士族弟子進行“全身保性”的教育。
顏之推認為“夫養生者先須慮禍,全身保性,有此生然后養之?!本褪钦f,要教育士族弟子懂得如何避免禍害臨頭,自能保全身家性命。他主張吸取前人教訓,“少欲知足”,節制欲望,“欲不可縱”、“志不可滿”,以求避免禍害,“全身保性”。為了避免禍害臨頭,還要“無多言,無多事”,不要上書陳事,攻人之短。他的這種“全身保性”的道德教育思想,揉合了儒家的中庸哲學和佛家的遁世思想,是儒、佛思想的結合。
(二)在學習內容方面,要學習百家之書。
在“藝”的教育方面,顏之推認為談儒家《五經》可以培養人們誠、孝等道德品質,而且可以奠定寫好文章的知識基礎。除了學習儒家《五經》外,還要學習百家之書。他說,“夫學者,貴能博聞也?!睂τ凇皯澜泟铡钡膶嶋H有用的人才,一定要知識面廣博,不能狹隘。他把當時只死讀儒家經典,不涉及百家之書的人稱為“俗儒”,“俗間儒士,不涉群書,經緯之外,義疏而已”。他認為這種人是不堪“應世經務”的。他所謂的百家之書,主要是指佛家的書。顏之推關于“藝”的教育內容,主張以儒家《五經》為主,兼及佛等百家之書,以至雜藝、農業生產知識,這充分說明他思想的雜揉性,尤其是受到佛教思想的影響。
(三)在道德方面的學習內容,主張“兩教一體”。
顏之推繼承了傳統儒家教育以孝悌為核心的仁、義、禮、智、信等范疇,他說:“孝為百行之首,猶須學以修飾之,祝余事乎!”又說:“禮教為本,敬者身基,……強毅正直,立言必信。”《勉學》強調了傳統的儒家學習內容。顏之推晚年篤信佛教,他把儒家的這些傳統學習內容與佛教的禁戒內容緊密結合起來,“內外兩教,本為一體,漸積為異,深淺不同。內典初門,設五種禁;外典仁義禮智信,皆與之符。”他認為兩教之所以“本為一體”,是因為它們具備共同的階級利益。這樣把傳統儒家的無常與佛教的五禁聯系起來,就將佛教的教義引入到了道德教育的內容中來了。
作者:王蓉 單位:河北大學教育學院
本文html鏈接: http://m.35694.cn/qkh/633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