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院校教學管理工作研究
一、提高教師的整體素質是確保課堂教學有效管理的關鍵
根據國家印發的有關教師職業道德的相關文件,中職教師應從三個方面提高整體素質。
1.提高教師專業素質
教師專業化素質包括四個方面:①學科專業知識是教師的基礎性必備知識。除此之外,還需要具備外延學科的知識,例如,深入了解教育學與心理學知識。②具有以奉獻和服務為核心理念的職業道德。③具有被社會公認的權威和影響力。教師要面對不同類型的學生,“00后”學生個性張揚,教師為學生提供的教育必須是被學生和社會認可的,教師教授的知識和技能要符合社會和國情需要。④具有獨特的人格魅力和個性,從而掌控課堂、征服學生。
2.培養“雙師型”教師,推進“一體化”教學
時發表展要求擴大“雙師型”教師隊伍,職業教育要求教師既要有專業理論知識,又要有很強的實踐能力。3.對教師進行“雙示范性”教育“雙示范性”是指教師除了完成了課堂教學任務,還要學習管理班級,很多教師缺乏必備的課堂教學管理理論知識和相應的管理經驗,課堂教學駕馭能力不高,易出現課堂教學秩序混亂的現象。教師的管理能力、管理作用已成為影響課堂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因而,課堂教學存在比較嚴重的“有教無管”的現象。加強對教師進行“雙示范性”教育刻不容緩。
二、在教學活動中樹立正確師生的角色,擺正位置關系
教師必須注意加強以下幾個方面的建設。
1.樹立正確的學生觀,適時轉換角色
在課堂教學生態中,教師要了解學生,多表揚,少批評。教師處在一個由學生因素和環境因素構成的復雜關系中,并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教學生態關系的復雜性需要教師擁有多種行為規范和行為模式。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扮演知識的傳授者、能力的培養者、榜樣、心理醫生、家長的代理人、朋友與知己等各種不同的生態角色,發揮著多樣的教育功能。
2.創造積極和諧的課堂氣氛
從教育活動的展開來說,教師與學生是一種平等的交往關系和對話關系。教師要主動與學生溝通,掌握與學生交往的策略和技巧,例如,尋找共同的話題、興趣,一起參加活動等。教師要公平對待所有的學生,學生最希望教師對學生一視同仁,學生最不滿意教師憑個人好惡偏愛、偏袒某些學生或冷落、歧視某些學生。公正既是學生信賴教師的基礎,也是教師開展教學活動的基礎。
3.建立以維持和發展教育關系為目的的心理關系
理想的師生關系能縮短心理距離,讓學生獲得安全感、自由感,全身心地投入學習中,從而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如何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這取決于師生之間是否真正地建立了信任、融洽、合作的人際關系。心理學研究表明,期待值與成功率成正比。期待的話語能更好地幫助學生正視自我,調整自我,完善自我。通過溝通,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己和評價自己,從而改變學生的言行,學生會在教師的期待和鼓舞中獲得信心和正能量。
三、教學活動成功與否直接反映教學管理水平的高低
教學活動應轉向以學習者為中心的軌道,開展對主動學習、有效指導教學模式的研究,讓學生當主角,找準自己的位置,教師充當輔助。應實行啟發式、討論式的教學方法,提倡學生動腦,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讓學生主宰課程、主宰實踐,動手動口,真正把傳授知識的過程當成學習交流和自主探索的過程。教學的重點應當放在培養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同時,采取多種方式優化教學結構,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現代化的技工院校教學基本硬件都過關,每個教室都安裝了投影儀、幕布,配備了音響等硬件,充分運用這些教學設備,減少使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多制作幻燈片課件與學生互動,以此帶給學生正能量。教學工作的最終成效是以學生所學的內容和對學生的全方面影響來衡量的,這是教育思想的重大轉變。按照這樣的教育思想,技工院校應在專業設置與產業需求對接、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的政策下,大膽改革創新,推進產教研結合。課程建設、專業建設也應有相應的質量標準,應更新課程內容,使學生掌握每一個新知識,掌握專業技術。另外,還應采取校企合作,引校入企,積極推行校內實習、創崗實習、跟崗實習、頂崗實習等形式,加大與企業的聯系,這樣也提高了“雙師型”教師的實操水平。同時,引入高技能的企業人員在校輔導,讓學生的技術更貼近社會需求。學校還應多組織學生參加省級、國家級競賽,與外校學員在專業領域多切磋技術,跟上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的發展,讓學生自己操作,多看多學,培養學生的鉆研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讓學生有動力和活力。當然,教師也要充分挖掘課堂中的心理因素,提高教學效能和教學管理水平。全面提高中職教育的教學質量,要作為中職教育改革發展的核心任務,推進內涵式發展。我們要加強中職學校自身的教學管理,調整專業結構,根據職業院校自身的優勢,科學、準確定位,緊貼產業、緊跟企業、緊盯崗位設置專業。目前,產業結構正經歷不斷升級和梯度轉移的過程,對技能人才特別是高技能人才的需要劇增,傳統產業不斷向高端化、低碳化、智能化發展。國務院印發的一系列針對職業教育發展文件,為職業教育的發展提供了更大的舞臺,對中職教育產生了巨大的推動力,職業教育的發展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春天。
作者:李靜
本文html鏈接: http://m.35694.cn/qkh/655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