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脊椎動物學報雜志
古脊椎動物學報雜志基礎信息:
《古脊椎動物學報》由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主辦,于1957年創刊英文版季刊,刊名為VertebrataPalAsiatica。本刊是國際同類期刊中歷史最悠久的、也是我國乃至亞洲惟一專門登載古脊椎動物學及相關領域研究論文的學術刊物,編委會成員均為國內外古脊椎動物學研究領域的知名專家學者。本刊登載內容涵蓋與古脊椎動物學有關的所有領域,諸如古脊椎動物各門類及人類起源與進化、系統分類、形態功能、同位素測年、生物地層與地質年代、古生態、古環境、古生物地理,脊椎動物化石收集及研究的有關方法,也包括對古脊椎動物學文獻的再研究。
讀者對象為國內外古生物學、生物學、地質學、考古學和博物館學等方面的工作者、教師和學生。
古脊椎動物學報雜志發展歷程:
1959年創刊中文版的《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1961年兩刊合并,以中文為主,附英文摘要,刊名沿用《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VertebrataPalAsiatica)。1966年,停刊。1973年,復刊。1984年起刊名改為《古脊椎動物學報》(VertebrataPalAsiatica)。
古脊椎動物學報雜志欄目設置:
主要欄目有研究論文、消息報道、學術動態、書刊評介、問題討論、綜述及方法介紹等。本刊目前登載的研究論文均附有詳細的英文摘要,是國內外古脊椎動物學研究者必備的參考資料之一,在國際學術界影響較大,為我國的古脊椎動物學研究走向世界作出了積極貢獻。
古脊椎動物學報雜志獲獎及收錄情況:
本刊1990年獲得中國科學院優秀期刊三等獎。2000年,獲得中國科學院優秀期刊二等獎。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04)、中文核心期刊(2000)、中文核心期刊(1996)、中文核心期刊(1992)、中科雙效期刊。
該刊被以下數據庫收錄:CBST科學技術文獻速報(日)(2009)、Pж(AJ)文摘雜志(俄)(2009)、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CSCD—2008)。
古脊椎動物學報雜志訂閱方式:
ISSN:1000-3118,CN:11-1905/Q,郵發代號:2-569,地址:北京643信箱,郵政編碼:100044。
古脊椎動物學報雜志社相關期刊- 微體古生物學報雜志古生物學報雜志礦物學報雜志沉積學報雜志古地理學報雜志巖石學報雜志地理學報雜志應用力學學報雜志力學學報雜志空氣動力學學報雜志古脊椎動物學報雜志社投稿信息古脊椎動物學報雜志社編輯部征稿新疆瑪納斯古近紀—新的鯉科魚類云南東部中三疊世始鰭龍類—新屬種(英文)張氏格格翼龍(Gegepteruschangae)新材料及其重要骨骼特征的補充和修訂(英文)四川自貢中侏羅世峨眉龍—新種遼寧朝陽九佛堂組今鳥類(紅山鳥科)一新屬種內蒙古大廟晚中新世倉鼠科—新種(英文)內蒙古高特格上新世三趾馬化石及其意義記臨夏盆地維氏大唇犀—牙齒異常個體(英文)甘肅董灣晚新近紀地層及中新統/上新統界線大熊貓顱內腔的演化(英文)食蟲類和翼手類化石在內蒙古上始新統首次發現MachairodushorribilisSchlosser,1903頭骨材料記述青海柴達木盆地晚中新世深溝小哺乳動物群(英文)陜西藍田晚中新世灞河組的倉鼠化石(英文)中國中生代鳥類后肢骨骼的長度比例特征及棲息習性的分析記陜北子長晚三疊世一新的古鱈類完美中國頜獸(Sinognathusgracilis)頭骨化石標本的新觀察遼寧黑山恐龍蛋──長形蛋類新分子的發現及其意義我國學者在獸腳類恐龍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安徽省黃山地區恐龍(足跡)腳印化石的初步研究垣曲盆地一新的細齒獸(食肉目,細齒獸科)化石新疆準噶爾盆地北緣晚漸新世一刺猥巖骨形態研究陜西洛南龍牙洞動物群的特點、時代及環境安徽繁昌發現早更新世早期哺乳動物群內蒙古通古爾組中的偶蹄類動物足跡
本文html鏈接: http://m.35694.cn/qkh/124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