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議體育教育課程革新的效果比較
田徑專項課程改革方案的架構比較
表1是上海體育學院體教專業專項課程改革方案的架構比情況,由表顯示,新舊兩套田徑專項課程改革方案的課程架構及考試方式基本相同。不同之處:第一,舊方案總課時數比新方案多了240學時,是新方案的1.5倍;第二,課程學時分配比例上不同,新方案在舊方案的基礎上增加了專項理論3.89%、能力培養1.11%、考核3.75%和機動0.97%的比例,減少了各項基本技術實踐課9.72%的時數比例;第三,專項考試的內容比例及排序上有所不同,新方案增大了專項技術實踐的考試比例,減少了理論和能力的考試比例。形成了專項學習學時多得考的少,學的少反而考得多的格局。
田徑專項課程學習內容與學時、學期分配比較
田徑專項課程是在田徑普修課的基礎上,學生根據自己的特長和將來工作的需要而選修的進一步提高的課程,其課程內容的選擇及各占學時的比例、課程內容、學期的分配是否合理,直接影響到學生對知識的掌握與運用和人才培養的方向及質量。據調查,在理論教學的內容和學時數上兩套田徑專項課程改革方案基本相同,只是新方案所占總學時的相對比例提高了。在授課學期安排上,舊方案在學生入學后第一學期與田徑普修課同步教授,新方案第一學期沒有專項課,只有田徑普修課,到第二學期才開設專項課,即在學完田徑普修課后開始學習專項基礎理論,在時間上新方案推遲了半年進入專項基礎理論學習。在實踐課程安排上,舊方案第一學年學生是在跑、跳、投三類中各選一項進行專項訓練與提高學習,新方案是在重復田徑普修課學習內容的基礎上,增加一項擲標槍技術和教法的學習。
田徑專項課程改革方案實施效果比較
教師是課程與教學的研究者和指導者。教師根據專項培養目標和課程設置來培養學生,通過畢業生與社會需求發生聯系,其教學效果直接影響到人才培養和質量。調查結果顯示,接受舊方案教學的學生有88%人認為田徑專項課在教學訓練方法與手段上比較多樣,信息量比較大,較好的地掌握了各自專項特有的技能技巧,形成了一定的專業“核心競爭力”;新方案認同的學生比舊方案少16%,這與專項課時的減少和掌握所學知識的深度和廣度有一定的關系。與此同時,在實施舊方案教學的學生中有58%的人認為專項教師在大學期間所講授的田徑理論知識及技能與實際教學工作中所需要的不相符,應用的很少;新方案中有42%的人認同,稍優于舊方案。對學生在解決田徑教學課中問題,最缺乏的因素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舊方案有六項因素指標低于新方案,其中舊方案的專項基本知識、技術技能、訓練方法與手段及示范與糾錯能力的掌握程度要優于新方案二個等級,說明舊方案的專項教學能力實施效果明顯好于新方案。同時也可以看出,舊方案側重于對學生田徑理論知識和技術往縱深方向的訓練與培養,在課程改革方案的設計中對教學內容的選擇未能充分考慮到未來體育教師的工作對象,脫離了中學體育教學需求,導致了學生學非所用,缺乏各項運動知識、技能之間的遷移能力的教學與應用。沒有能很好的將所學的知識技能實踐消化應用,及時尋找出癥結,適時進行調整教學方向和方案。針對上述調查統計結果所反映出來的情況,我們找到了相關任課教師進行了訪談,在訪談中任課教師們普遍反映,當前體育教育專業學生是參加全國統一高考選拔上來的,接受體育正規訓練的時間比較短,體育技能基礎一般,進入大學以后很多方面的體育技能要花時間加強。因此,從目前上海體院體育教育專業生源的現狀和培養目標來說,適當增加田徑訓練理論與實踐課程的課時,處理好田徑專項知識技能的廣博性和精深性的矛盾,結合學生未來工作的需求,有針對性地對現有田徑訓練理論與實踐課程改革方案的教學內容進行必要的篩選、補充、更新、重組,使之結構更合理、科學。將有利于打造出學生具有一定的田徑專項“核心競爭力”。
學生達到課程教學訓練規格要求的結果評價
跟隨上海體院實施的體育教育專業田徑專項課程一輪兩套不同的課程改革方案的結束,我們對實施兩套不同改革方案的田徑專項學生達到田徑專項課程教學訓練規格要求的相關情況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在選擇達級的項目中,實施舊方案學生中有40%選擇徑賽,60%的選擇田賽項目;而新方案中有54%學生選擇徑賽項目,46%選擇田賽項目。通過與學生交談得知,實施新方案教學的大部分學生選擇徑賽項目是因為技術動作比較簡單,對身體條件要求不是太高,在教學時數少的情況下,容易達到教學訓練的規格要求。而田賽項目技術動作比較復雜難學,對身體條件要求相對較高,為了減少學習難度,盡早達到課程教學訓練的規格要求,只能選擇徑賽項目。
田徑專項課程規格要求與培養目標實施成效評價
在上海體院體育教育專業田徑專項課程改革方案對培養學生“多能”教學訓練目標中,學生認同所學的知識比較實用,實現了田徑專項課程教學目標的人數,舊方案為64%,評價等級為中等;新方案為52%,評價等級為合格。經過大學田徑專項課程學習,認同自己達到了學校對學生“一專多能”復合型高級體育專門人才培養目標要求的人數舊方案為68%,評價等級為中等,新方案為56%,低出12%。綜上所述,在深化田徑專項課程改革的教學訓練過程中,不同學習水平的共存現象,給教師的教學訓練安排帶來了非常大的難度。面對不同的學生群體,如何設計優秀的課程,如何將優秀的專項課程設計轉換成完美的產品。上海體育學院體育教育專業在兩套田徑專項課程改革方案中均未能很好的解決這些問題。
新舊田徑專項課程改革方案在課程結構性認知上出現偏差,基本上均是在肯定和維持原有的課程結構的前提下進行課程內容的增刪和教學時數的增削沒有突破傳統的課程教育模式。舊田徑專項課程改革方案采用田徑普修與專項提高同步進行的方式,有效地利用了田徑課程學習的時數,對學生系統地學習和消化田徑專項基礎理論知識和技術技能的掌握起到了促進作用。新田徑專項課程改革方案在實施田徑專項教學時,與田徑普修課學習內容出現了重復現象,這既浪費了學時又影響了學生課程學習的深度和廣度,制約了學生專項“核心競爭力”的打造時機與過程。新田徑專項課程改革方案在教學時數少、學習內容多的現狀中,缺乏對體育教育專業多元化高級體育專門人才培養目標與學生目標的細化。
通過優化田徑專項課程體系,擴大知識容量,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努力探索多種形式的專項多元化高級人才培養途徑。田徑專項課程的教學訓練要結合學生的能力、興趣和未來的志向進行針對性的組織實施,為學生精心設計各自的專項核心課程,引導學生向縱、橫及多元化方向的發展,將教學訓練過程延伸到職業實踐過程。(本文作者:陳丹、張麗群 單位:上海體育學院研究生部)
本文html鏈接: http://m.35694.cn/qkh/296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