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教育多媒體的應用
1科學整合數學課程資源,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進行“鈍角和銳角”的教學時,以往是在黑板上用粉筆畫出一系列的角,再用量角器測出角的度數,根據概念區分哪個是銳角,哪個是鈍角。在多媒體教學環境下,筆者利用交互式電子白板進行授課,利用繪圖工具按鈕繪制一系列角,再點擊白板上的量角器按鈕,很直觀便捷地看出角的度數,準確度很高,形象直觀,學生容易理解。教師演示完后,還可以讓學生到前邊自己在電子白板上繪畫鈍角或銳角,或者是讓學生畫出給定度數的角。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有效激發了學生的敏銳思維,在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大大增強學生的學習效果。
2利用多媒體手段提高數學教學趣味性,有效解決教學難點
小學生的思維以形象思維為主,抽象思維能力較差。但小學數學教材中大部分概念、規律以及相關的推導過程都較為抽象,學生接受起來較為困難。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進行動畫演示,逐步引導學生對數學知識的認知和概念的建立,使學生從數學本質上認識數學概念、原理。這樣教學,把抽象的數學知識直觀化、過程化,體現數學本位思想,使學生能夠輕松掌握新知,輕松解決數學教學難點。例如,在“統計”的教學中,筆者利用生活中的材料設計了一個小實驗:內容是“投骰子”,一個人總計擲50次,統計1~6數字朝上的次數各有多少次,讓學生在游戲中理解統計的概念,感悟統計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在投骰子的過程中,可以是兩個學生一組,一個投,一個統計,把每次投的結果填在設計好的表格里。投完后,學生再交換任務,分析每個學生最后的結果,從而理解概率這個概念。這樣教學,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很濃,激發了學生的探索欲望,通過自己的探索和小組的合作得出科學的結論。但這樣操作的結論不是很精確,在這一實驗過程中,投的次數越多,數據越精確。但是上課時間有限,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設計此實驗,讓這個小實驗能在短時間內完成上百次、上千次或者更多,這樣能看出更科學準確的統計結果,從而深刻理解有關統計的本質含義,使學生很自然地理解了統計的次數越多,概率就越穩定,越接近某一個值的規律。學生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深刻理解了生活中的統計問題,以至于在社會生活中不至于上當受騙,比如抽獎的中獎率問題等,大大提高了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輕松解決數學教學難點。
3用多媒體可以優化課堂教學結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現代教育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合,有利于發揮現代化教學手段的優勢作用,綜合提高數學教學效率?,F代教育技術能展示大容量的數學信息,存儲的知識形式多樣,可以是文本的,也可以是圖片資源,或者是視頻影像等形式。這些課程資源可以通過多媒體進行形式多樣的展示,從而優化課堂教學環節,優化教學時間,提高教學效率。例如,在講解六年級最后的“綜合運用”知識點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展示相關的信息,學生根據自己學習的需要和日常生活的實際,通過上網查詢,讓學生自己探究設計方案,選擇最佳的出行方式、購票技巧,學會對生活中的開支進行合理運算,如何節約資源,如何做好綠資源的開發等。通過學習,大大豐富了學生的知識視野,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應用能力,使學生樹立良好的價值觀和世界觀,為將來進一步學習和生活奠定基礎。再如,在進行“觀察物體”的教學時,筆者利用多媒體進行圖片展示,在網上下載了很多物體的圖片,有日常生活中的物體的圖片,還有許多平時看不到的物體的圖片,比如展示給學生部分多面體的圖片、衛星的圖片等,使學生的認知能力大大增強,豐富學生想象思維,優化數學教學的知識結構,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4用多媒體整合生活課程資源,收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數學知識是一門和社會聯系緊密的學科,通過多媒體的使用,展示生活中的數學資源,拉進學生與數學教材、教材與生活的距離,體現了數學知識的生活化,使學生愿意接受數學學習,并能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去,實現學以致用的目的。總之,新課程背景下的小學數學教學,要收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就必須進行多媒體與課堂教學的有機整合,科學合理地使用這些教學手段,充分發揮這些教育資源的優勢作用,激發學生自主學習和自主探索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實現教師教與學生學的雙贏,全面落實三維教學目標。
本文作者:李艷華 單位:遷安市蔡園鎮大楊莊完全小學
本文html鏈接: http://m.35694.cn/qkh/331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