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视频www-国产视频xxx-国产视频xxxx-国产视频一二-一本大道香蕉中文日本不卡高清二区-一本久久精品一区二区

略論留守兒童的受家庭教育權缺失

2021-05-25 12539 家庭教育論文

一、西南民族地區農村留守兒童受家庭教育權缺失的表征

1.學業成就感不強,失學現象嚴重

由于缺乏父母正確和及時的引導,在西南民族地區,大部分農村留守兒童學習目的不夠明確,難以形成正確的學習觀。在學習過程中,缺少父母有效的監督和管理,學習自覺性和進取心較弱,無法從學習中獲得應有的成就感。有學者通過對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104位留守兒童的調查發現,在與爺爺、奶奶一起生活的87位留守兒童中,作為監護人的爺爺和奶奶,文盲半文盲的比例超過了67%。[2]這些監護人在留守兒童成長過程中,關注更多的是其生活,由于自身文化程度的限制對其學業僅停留于監督家庭作業的完成上,在形成良好的學習行為習慣上,無法發揮家長應有的引導和監督作用。然而,處于義務教育階段的兒童,自律能力還相對較弱,在行為習慣上他律所占的比例較重。但是,由于父母的缺位,這些留守兒童在學習行為上失去了應有的他律“規訓”。這些都助長了留守兒童逃學、厭學、輟學,外出流浪現象的發生。

2.心理問題突出,性格形成出現偏差

在西南民族地區,大部分農村留守兒童主要是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照顧和教育。由于祖父母年紀普遍偏高,與孩子之間存在著明顯的代溝,彼此之間的交流與溝通較少。同時,交流的內容單調,大都限于生活方面,而關于心理、性格形成等方面幾乎很少涉及。長此以往,孩子也失去了和祖輩交流的興趣,平日在生活和學習中的快樂與不如意失去了分享和傾訴的家庭對象。由于該年齡階段的兒童、青少年,在身心發展上處于情感和性格變化的轉折期,而長期與父母兩地分離使得他們在生理和心理上的種種需求得不到滿足,加之留守兒童的年齡又偏小,他們中的許多人,因為缺少父母的堅強后盾而感到缺乏自信,這些長期受消極情緒困擾和影響的孩子,其性格形成極易形成兩個極端態勢。由于父母教育缺位,性格變得自卑、沉默、悲觀、孤僻;而與此相反,有些學生的性格卻變得任性和暴躁等。

3.情感交流欠缺,道德品行產生偏離

親子依戀理論認為,兒童與父母的關系越是密切,就越有可能認同和依戀父母。在家庭中由于父母雙方或一方長期在外,在子女的心目中父母親成為一個“文字符號”,致使留守兒童無法實現與父母的情感交流與互動,從而造成親情的缺失。一個孩子,只有經常與父母進行情感交流,在接受父母關愛的基礎上,才知道如何去關愛他人,理解他人。對于那些缺乏與父母情感溝通的留守兒童來說,大多數存在著情感冷漠,不懂回報感恩,從而影響了正常情感的形成。由于父母教育的缺位,存在于留守兒童思想和行為上的偏差不能得到正確的引領和及時的矯正,從而在道德觀念、情感和行為等方面出現不同程度的偏差。監管人或代管人主要負責他們的日常生活,而對于這些留守孩子的不良行為習慣大都采取了放任的態度。這就使得相當一部分的農村留守兒童漠視社會行為規范,造成許多不良行為的產生,如不服管教、打架斗毆、拉幫結派、小偷小摸、迷戀網吧等,個別孩子甚至還走上了違法犯罪的道路。在人的身心發展過程中,不同時期的發展內容是不盡相同的,心理學家將其稱為關鍵期。關鍵期是指個體在發展過程中環境影響能起最大作用的時期。在關鍵期內,機體在適宜的環境影響下,行為習得特別容易,發展特別迅速。但這時如缺乏適宜的環境影響,也可引起病態反應,甚至阻礙日后的正常發展。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埃里克森在“心理社會”階段理論中認為,一個人從出生到成年要經歷基本信任與不信任(0~2歲)、自主與害羞和懷疑(2~4歲)、主動與內疚(4~7歲)、勤奮與自卑(7~12歲)、自我同一性與角色混亂(12~18歲)這五個成長階段。對于年齡大多集中于0~17歲的留守兒童來說,由于父母教育的缺位,家庭教育權的喪失而導致了在關鍵期內諸多行為無法獲得正常的引導,從而對其終生發展造成一定的障礙。

二、西南民族地區農村留守兒童受家庭教育權缺失的法律救濟

現代社會的教育權可以分為國家教育權、家庭教育權和社會教育權。對于西南民族地區農村留守兒童這個群體而言,教育上出現的主要問題就是家庭教育的缺失,家庭教育權不能得到保證。權利的實現源于法律的救濟,“救濟不僅是在實體權利發生糾葛時,為實體權利提供解決糾紛或沖突的途徑,而且使實體權利的合法實現或義務的普遍履行成為可能”。[3]因此,通過法律救濟是解決西南民族地區農村留守兒童受家庭教育權利實現的一條重要路徑,具體有如下三種解決途徑:

1.對留守兒童進城給予法律救濟

在現階段,我國正處于城市化進程的過渡時期,西南民族地區的貴州、重慶、四川等省份是外出務工的大省,該地區大量的農民游離于鄉村,工作于城市,家庭經濟主要來源于城市的務工。但是,這些進城務工人員的歸屬感依然在鄉村。經濟上,他們對城市生活支付能力依然有限;文化上,城市的不完全接納而造成自身不能完全融入;再加之他們鄉土情懷還未完全淡漠。而從社會發展的趨勢來看,在不久的將來,大量的農村人口隨著進城務工工作的穩定和所獲得的經濟地位的提升,他們必將轉變成為城市人口。目前,我國的城市人口還遠低于世界城市人口比率的平均水平,城市化率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未來30年,中國還將有3億左右農村勞動力需要轉移出來進入城鎮,將形成5億城鎮人口、5億流動遷移人口、5億農村人口‘三分天下’的格局”。這一發展趨勢將預示著大部分農村留守兒童將逐漸融入城市之中,與自己的父母共同生活。目前,隨父母進城的農民工子女只占總數的20%到30%,還有70%到80%的農民工子女留在老家。基于此,為保障留守兒童受家庭教育權這一私權,國家應為其早日進城就學與父母團聚制定合理的優惠政策和條件,從而以此來補償父母的家庭教育權和兒童受家庭教育權。《義務教育法》第12條明確規定:“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監護人在非戶籍所在地工作或者居住的適齡兒童、少年,在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監護人工作或者居住地接受義務教育的,當地人民政府應當為其提供平等接受義務教育的條件。”但是,在目前的西南民族地區,城市內的學校并沒有打破原有戶籍的界限,無法為農民工子女提供平等的義務教育資源和條件。農民工多數子女只能進入條件較差的農民工子弟學校就讀。而要想進入正規的市內學校學習,要繳納高額的額外費用,這對于普通的農民工家庭來說有很大的困難。因此,國家應加強法律的落實,同時制定出一些有利于農民工子女受教育的法律保障政策。“一個公正的社會不能是在剝奪弱者的基礎上使強者更強的社會,而應是強者扶助弱者從而使弱者變強的社會”。

2.制定父母返鄉就業的相關法律保障制度

在西南民族地區,大量的農村青壯年勞動力進城務工主要是因為當地經濟發展貧困落后,就業機會較少,賺錢的途徑有限,不足以承擔家庭的正常開銷。但實際上,雖然相對于經濟發達的東部來說,西南民族地區的經濟依舊處于相對貧困落后的狀態。但是,該地區所面臨的并非是單一的經濟貧困,卻是自然人文資源富集而經濟貧困落后的矛盾統一體,是一種相對的貧困。以往人們只是關注到了貧困落后的經濟,而對自身豐富的自然人文資源卻“視而不見”,從而導致了“捧著金飯碗要飯吃”的尷尬局面。面對西南民族地區的這種特殊狀況,國家和當地政府要積極鼓勵和引導農民實現當地就業或自主創業,尤其是返鄉的農民工。農民工通過在外打工的實踐,他們開闊了眼界,掌握了相關的技術和本領。同時,他們也接受了城市中諸多先進的創業觀念。地方政府要積極主動地把握這部分有益于地方發展的力量,給予他們政策上的支持和制度上的保證,把具有地方特色的東西做大、做強,實現地方有效、持續的發展。這一舉措也是促進地方城市化進程,實現城市化合理發展,避免特大城市畸形發展的有利途徑。當然,在為返鄉農民工積極提供就業機會的同時,國家和地方政府要加強西南民族地區農村基礎教育建設,落實我國《教育法》第56條的法律條款:“國務院及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設立教育專項資金,重點扶持邊遠貧困地區、少數民族地區實施義務教育”。從而打消農民對其子女能否受到優質教育資源的擔憂。

3.完善學校教育補償制度

在個體成長過程中,學校教育起著主導作用。在西南民族地區,隨著大量農村九年一貫寄宿制學校的建立和義務教育“兩免一補”等相關優惠政策的實行,學校在關愛和服務留守兒童中負擔起更多的教育責任,在彌補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的缺失中發揮著主陣地作用。首先,教師要落實自己的教育責任。《義務教育法》第34條明確指出:“教育教學工作應當符合教育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特點,面向全體學生,教書育人,將德育、智育、體育、美育等有機統一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注重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留守兒童作為思想、情感等具有一定特殊性的群體,教師要加強對留守兒童的關注,根據他們身心發展的特點,進行因材施教。其次,教師要增加與留守兒童的交流和溝通,加強對留守兒童的照顧、幫助和關愛,彌補其親情的缺失。再次,要調動所有教師的工作熱情,將科任教師也投入到對學生生活上的關注與幫助上來,實行每名教師對部分學生負責制,納入到教師的考評之中。根據具體情況的綜合考慮,將留守兒童合理地分配給每名教師,教師對自己負責的學生定期與不定期進行隨時關注、溝通與交流,給予學生親情般的照顧,把握學生思想與情感方面的動向,將學生的不良發展消滅在萌芽狀態,實現每名留守兒童身心得到健康的成長。與此同時,為保障學校對留守兒童成功有效的教育,國家的政策和法規也要進行一些相關的支持。首先要嚴格規定每個班級的學生人數,切實落實小班化教學,減輕教師常規的工作壓力,使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留守兒童的關愛之中。其次要加強對農村教師的在職培訓,并且要注重教師培訓的效果,把教師培訓落在實處,針對教育中遇到的問題給予觀念性、方法性、策略性的指導,也可以針對西南民族地區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進行專題培訓。

總之,作為一個社會問題,各級政府要通過相關法規的完善和政策的落實,促使留守兒童進城或父母返鄉,解決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父母缺位的現狀,使孩子和父母長期生活在一起。另外,通過提高學校教育來補償家庭教育權的缺失,以保障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

本文作者:柳翔浩 單位: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學院

期刊匯頻道 樹人論文網期刊匯頻道
樹人論文網是正規的發表支持服務網站.主要從事國內外期刊論文、國內外教著學術支持服務。
  • 27973 文章總數
  • 16855論文總數
  • 11121期刊總數
  • 標簽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特黄一级高清免费的香蕉 | 国产日本欧美亚洲精品视 | 91热播 | 久章草视频 | 亚洲天堂手机在线 | 亚洲欧美综合久久 | 性欧美videos高清精品 | 欧美一级在线看 | 女人被男人躁得好爽免费文 | 午夜两性试爱视频免费 | 欧美一级毛片欧美大尺度一级毛片 | a欧美视频 | 亚洲偷偷自拍 |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国产精品 | 免费一级欧美大片在线观看 | 美女mm131爽爽爽免费视色 | a级片在线免费观看 | 亚洲欧美在线观看播放 | 亚洲高清成人欧美动作片 | 国产猛烈无遮掩视频免费网站男女 | 欧美成人精品 | 新版天堂资源中文8在线 | 91av福利| 久久久免费精品视频 | 国产精品一久久香蕉国产线看 | 怡红院免费va男人的天堂 | 久久精品免费观看久久 | 国产肥老妇视频一 | 国产tv在线 | 国产成人毛片亚洲精品不卡 | 免费看特级淫片日本 | 在线观看国产精品入口 | 国产一级大片免费看 | 久久无码av三级 | 欧美一及片 |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免费 | 玖玖爱zh综合伊人久久 |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一区 | 国产成人爱片免费观看视频 | 精品免费久久久久欧美亚一区 | 日本高清毛片视频在线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