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的心理健康綜述
一、教師心理問題的主要表現(xiàn)
1.壓力問題
教師的壓力主要表現(xiàn)在兩方面,一方面是由于教師工作的特點,人們對教師有著很高的期望。家長要求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成績負責,學校要求教師提高升學率,社會要求教師做好“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因此,教師在不同人們的心目中扮演著不同的角色,并且還要根據具體的情況及時、適時的轉換角色,進行符合角色期待的角色行為。另一方面是教師的職業(yè)決定著其工作壓力大的特點。教師的勞動需要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相結合。教師備課、講課后,課下還需要批改大量的作業(yè),對個別同學進行輔導,而且大學的教師還需要為評職稱而寫學術論文,可見,教師的這種高負荷的工作量難免會使教師產生過大的壓力。
2.情緒心理問題
教師情緒問題是指教師在日常生活中,尤其是在教育教學工作實踐中,遭遇負性情緒時不能有效地調控或調控不當而引發(fā)的一系列身心失調的癥狀[3]。主要表現(xiàn)為抑郁和焦慮。這是教師最常見的情緒問題。抑郁通常表現(xiàn)為長期的精神不振、思維遲緩、不愿參加社交活動、對周圍事物和學生冷漠、情緒反應明顯減退等;焦慮是由緊張、焦急、憂慮、擔心和恐懼等感受交織而成的一種復雜的情緒反應,主要指對未來事件的憂慮、緊張以及由此而產生的相應的軀體特征,例如坐立不安、失眠、注意力分散、記憶力減退等。在科學技術日益發(fā)達的當今社會,學生可以從各種信息渠道來獲取自己想要的信息,這就對教師提出的新的挑戰(zhàn):教師需要不斷地完善自我,以適應社會發(fā)展的需要。教師現(xiàn)有的知識水平、教學技能會明顯的落后,因為,面對快速發(fā)展的社會對教育提出的高目標、高技術,教師會感到不適,不可避免的會產生焦慮心理。
二、教師心理問題的應對措施
1.教師自身因素
首先,教師要對自己有一個全面的認識,對自己的知識水平、能力、教學技能等進行客觀的評價。制定目標時,要合情合理,不能過高,不能超出自己的能力范圍,要制定切實可行的目標,這樣目標實現(xiàn)的可能性就比較大,從而目標的實現(xiàn)也會給自己帶來信心和成就感,就會認為自己所付出的努力是有回報的。這樣,教師就容易保持平和樂觀的心態(tài),良好的心態(tài)能使人心情愉悅,是出色完成工作,積極進取的關鍵。其次,教師要接納和熱愛自己的職業(yè)。既然走上教師的道路,就應該接納它、熱愛它。教師職業(yè)的特點決定著教師要有淡泊名利、超然世俗的情懷。教師職業(yè)的社會功效往往產生的比較緩慢,收入相對來說比較偏低,榮譽也相對較少。教師要正確看待自己的職業(yè),心態(tài)就會平衡,才有利于心理健康。最后,教師要掌握緩解壓力的方式。教師的工作是繁忙的,所以教師要在工作之余多參加體育鍛煉,解除工作的疲勞。還可以和家人、朋友聊天,享受輕松的氛圍,達到心理的放松。
2.學校、社會的因素
首先是學校因素。學校是教師工作的環(huán)境,因此從學校方面克服、解決教師心理健康問題至關重要[4]。學校環(huán)境不好最容易引起教師行為受挫,產生職業(yè)適應不良、職業(yè)怠倦、人際關系障礙等一系列心理問題。所以,學校領導要創(chuàng)設良好的學校環(huán)境,創(chuàng)建良好的人文工作環(huán)境,健全教師的考核制度,升學率、評職稱等都會給教師帶來無形的壓力。學校要可以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豐富教師的業(yè)余文化生活,這也有利于減輕教師的壓力。其次是社會因素。社會不能對教師形成過高的期望,要注重教師的工作的整個過程,而不是過于關注結果。政府相關部門要加大教育投入,提高教師的經濟收入,建立健全的保障體系。從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出發(fā),滿足物質需要是一個人生活、工作的基礎,社會和政府要解決教師職業(yè)勞動價值與勞動報酬相背離的問題,使教師的經濟收入與職業(yè)價值相適應[5]。教師的心理健康已成為當今社會關注的熱點話題。教師要保持健康的心理,合理釋放壓力,合理宣泄情緒,培養(yǎng)積極進取、樂觀向上的心態(tài)。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潛能,實現(xiàn)自己的價值,同時,這也有利于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提高教學質量。
作者:姬玲玲 單位:河南師范大學教育與教師發(fā)展學院
本文html鏈接: http://m.35694.cn/qkh/343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