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窺現代教育對孔教德育思想的影響
1孔子德育教育的方針方法
孔子強調學習,認為“君子博學以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論語雍也》)孔子以“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來自勉,認為人的一生需要不斷的學習,努力增長自身的知識,把學習上的進步當成一件非常快樂的事情。但是,除此之外還必須進行思考,認真研究鉆研學習上的內容,將外在的知識轉化成內在的動力。如果不能獨立的思考問題,那么所學的內容就只不過成為一紙空文,毫無價值。
2現代教育對孔子德育思想的繼承
孔子的德育思想在經過幾千年的風雨洗滌,依舊在現發表揮著灼灼光芒。孔子所提倡的教育理念、教育方針、教育方法對當代教育教學的推進和發展具有深刻的現實意義。
2.1提倡有教無類方針推行全面教育
孔子突破了傳統教育的限制,開創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平民學校。不分貴族貧民,不分華夏狄夷都可以平等的接受教育,向廣大的人民群眾打開了教育大門,把廣泛的教育權給了廣大的人民群眾。
2.2提倡君子之德培養崇高道德境界
“做學問先要學會做人”是德育教育的核心任務。教育的宗旨是教會學生“如何做人”。首先,我們要善于發現和樹立品德高尚的榜樣,用高尚人格教育和鼓舞學生,從而實現教育的目標。其次,要從立身、行事和處世三個方面培養學生的基礎性道德,然后根據思想形式形成處事之道。再次,注重學生全方位素質的培養。教育學生學習并實踐孔子仁愛、禮義、忠恕、明智、誠信的修身內涵,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最后,理論結合實際,把孔子的仁愛和誠信等思想應用于實踐之中,實現德育教育的目標。
2.3提倡學以致用,因材施教,學思結合等原則
孔子在古代推行的一整套教育方針方式,順應了當時的時代特點和社會要求,適應了個性的發展需要,對現代的教育具有啟示作用。特別是孔子所提出的學以致用、因材施教、學思結合原則等依舊適合現代教育體系,在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態度方面都具有積極的引導意義。
3現代教育對孔子德育思想的批判
我國現代教育應開創新局面,順應時代的發展要求,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在繼承千百年來優秀遺產的同時,我們更應以史為鑒,批判創新,探索出一條適合本國國情的德育體系。
3.1重道輕藝,道藝對立
在中國封建社會,統治階級奉行“重道輕藝,道藝對立”的教育方針。教育的重點在于忠君、孝子,在于人們的品德教育培養和修養,而不重視技藝方面的學習。樊遲請學稼、學圃,孔子罵他“小人哉,樊須也”鄙視生產勞動。子夏曾說“:百工居肆已成其事,君子學以至其道”他們認為技藝這些小方面雖然有研究的地方,但是如果致力于這些方面就會阻礙人們研究大道。但這是與21世紀創新性社會不相符合的,社會的飛速發展需要各式各樣的人才來應對外界各種復雜多變的考驗。學校教育也應順應時代變化做出相應變革,在普及文化教育的同時,要增加實踐活動,增設實驗科研場所,培養技術型人才。
3.2重禮等級觀念嚴重
孔子并不是在所有領域都提倡人人平等,孔子的“有教無類”不包括婦女。孔子重男輕女,對女性懷有很大偏見。據《論語?陽貨》記載,他甚至把女子和小人并列,說:“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近之則不孫,遠之則怨。”養,即教化。孔子認為女子和小人都是很難教化的,如果你親近她(他)們,她(他)們就會不知道自己是誰了,但如果你疏遠她們,她(他)們就會怨恨你,因此,孔子很是看不起婦女。孔子等級觀念嚴重,他主張用“周禮”來規范老百姓的言行,通過教化使民眾服從統治階級。“周禮”是西周奴隸制上層建筑的核心內容,孔子在教育中嚴格推崇周禮,借以推及“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等級觀念。孔子是我國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其博大精深的理論思想給我國乃至世界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今天,我們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社會,這是一項前無古人的偉大事業。在這個充滿活力和新鮮動力的時代里,道德教育依然是一項重要而又艱巨的任務。孔子的德育思想經過千百年的錘煉依然散發著奪目的光芒,而孔子的德育思想要想發揮其現實價值當然也要堅持與時俱進、開拓創新。使社會意識符合社會存在的客觀需要,只有深刻的考慮當代社會的歷史條件和具體國情,克服歷史遺產自身局限性的客觀需要,才能使孔子的教育思想在構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依舊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作者:王麗霞 布乃輝 單位:濰坊工程職業學院
本文html鏈接: http://m.35694.cn/qkh/347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