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改對化學教育的影響
一、新課改在中學化學教育的要求
眾所周知,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因此,它更應該跟上新課改的步伐,加強課程的參與性與實踐性。這就要求我們對傳統的教學方式做出一定的改變,以適應新的教學理念。首先,轉變觀念,改變教學理念。傳統教學方式中的教師和學生的授與學已經不能滿足先進社會對人才自學能力和創新能力的需求,因此要求我們轉變以往死板的教學,注重對學生合作、創新、探究能力的培養,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鉆研探究,鼓勵學生提出不一樣的觀點,不拘泥于書本上有限的知識,將教學的著力點放在學生能力的提高上,以保證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其次,改變教學方式,激發探究與合作。化學較強的實驗性使得講課與做題這一傳統的教學模式并不能完全的保證學生對知識的掌握,這就要求增加教學中實驗內容的比重,使學生自己動手參與實驗,并鼓勵他們對遇到的問題進行探究摸索,自己設計一些方案進行實驗,在條件和能力不足時,教師應為學生創造條件對其進行幫助指導,不要打擊他們的探索熱情,以提高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同時還要鼓勵學生之間的互動合作,使其在合作中取長補短、集思廣益,增進知識,并同時在交流中學習到溝通、互助、合作等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之道。最后,改革評價方式,激勵學生學習。由于教學理念和方式的轉變,以分數定好壞的評價方式便顯示出了些許的不足。因此,應在評價中更加重視學生學習的過程,關注他們是如何得出答案并在其中學習到了什么。傳統的考試方式不僅不能較全面的測試學生對知識的掌握能力,而且還會對成績差的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造成打擊,所以應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就對學生的課堂表現進行一定的評定,并多對學生的表現進行肯定,哪怕只是一個很微小的閃光點,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積極主動性,這樣學生的自主學習效率也會提升很多。
二、新課改對中學化學教育的影響
首先,有利于學生對化學知識掌握程度的提高。化學知識的雜、繁、碎使得學生僅僅靠死記硬背無法完全掌握其精髓。同樣,傳統教學模式僵化的課堂內容更是扼殺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新課改下的教學模式無論是內容豐富的課本、探索性強的實驗,還是教師的合理引導和活躍的課堂氣氛,都會使學生對所學知識有前所未有的深刻認識。其次,有利于教師職能的轉變,減輕教學負擔。由于教師的職能一改傳統的授課,解題,將更多的精力放在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問題并通過實驗探究進行解決,這便由原來課堂教育老師為主體的情況變為學生為主體,減輕了老師的負擔,也融洽了師生之間的關系。再次,對學生綜合素質和能力的提升有著很大的幫助。新課改下的教學模式不僅僅是對學生化學知識儲備的提升,其較之前更進步的是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開放的課堂提升學生的探索求知能力,多樣的化學實驗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小組合作幫助開發學生的團隊精神,教師的引導與鼓勵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注重過程的評價方式保證了學生的積極主動性。這些能力并不只是通過書本和應試就可以可以獲得的,而這些能力正是社會所需的人才必須具有的。當然,新課改在對中學化學教育產生有利影響的同時,也使一些學生鉆了課堂開放自由的空子,變得更加放縱;分數的看淡還使得之后對人才的選拔與評定更為復雜繁瑣。
三、結語
近年來,新課改對中學化學乃至全部課程產生的積極影響有目共睹,而我們在堅定不移的堅持新課改的同時也應清醒的認識到它的不足,并不斷對其進行改進與完善以適應我國的教學狀況,走出一條更新更好的新課改之路。
作者:張斌 單位:湖北省十堰市房縣第二中學
本文html鏈接: http://m.35694.cn/qkh/364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