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精神滲透語文論文
一、提高高中語文教學中人文精神的滲透方法
(一)改變觀念樹立文人語文觀
在語文教育進行新課改后,語文的性質得到了統一,即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在學生學習課文中,一些古代的優秀作品蘊含著我國博大精深的文化內涵,學生可以從中吸取古代的文化底蘊。然而,高中語文教師引導學生樹立正確人文語文觀,從高中語文的本質目的等方面構建體系,同時,不斷提升自身的文化素養和教學能力,改變以往的觀念,實現人文精神的滲透[3]。
(二)人文文化教學的氣氛
學習氣氛影響著學生學習的效果,人文精神的滲透體現在一個大的教育環境下,一個良好的學習氣氛,可以使學生在潛意識方面對人文精神有更加深刻的印象,使學生更好地掌握基礎知識和學習能力是實施教學評價的主要目的,也是教師在教學中自我反思的主要方法,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方法多種多樣,要根據學生的個人特點,選擇相對適合的評價方式,時刻關注學生們的心理以及外在的行為表現,這樣更有針對性的教育。例如,老師在講解高中課程中的關漢卿所作的《竇娥冤》、莎士比亞的《哈姆萊特》或者是曹禺所寫的《雷雨》等等,相對來說故事情節比較強的文章,老師就可以依據每個學生的情緒愛好以及學生個人的獨特理解,將文章的內容改編成課堂的表演節目,讓學生通過真實的表演,去感受文章的故事情節,通過這種教學形式,不但可以有效的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并且還可以讓語文課堂更加富有生機,不會表現出過于傳統和死板,學生通過文章中真實的人物扮演,可以更加深入了解主人公的行為和性情,提升了學生對課文的審美能力,進而提升了高中語文教學中的人文精神的滲透。
(三)人文評價
要善于發現學生們的優點,對學生給予深刻的肯定與鼓舞,學生們受到老師的認可,也會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主動的心態。不能設定相同的標準,根據學生們的差異性來進行正確的引導,從而使學生達到全面的發展。只有樹立起較為科學的人文教學觀念,使得人文教學在學生的實際生活當中得到了有效的滲透,并且教學過程中得到高效的發揮,這樣才能讓每個高中的學生在個體的精神方面得到真正意義上的發展。所以說,在正確的人文精神引導下,高中語文教學一定會增強學生對語文學習的熱愛,提升高中學生的語文本質[4],挖掘出更加寬廣的語文學習空間,所以說,語文教學中的人文主義精神是不可或缺的內容。
(四)拓展語文教育的空間
語文課堂的教育不僅局限于課堂中,也存在于生活中,因而要結合實際的生活來學習語文教育,在平時的教學課堂中向學生們推薦一些優秀的書籍,使學生領悟不同的思想感悟,進一步豐富學生們的內心以及情趣,感受不同的人生理念,從而形成人文情懷。并且,要把課堂中的思想與生活相結合,有利于人文精神的發揮。在學習語文課文中感受作者的真實情感,解讀生命的脆弱與堅強,這種課文有助于培養學生的人格和人文精神。
二、結語
通過本文的講述我們還可以了解到,高中語文教學不僅能夠傳播我國的民族文化,并且還以可以培養學生愛國的精神,要利用好語文的優勢,運用語文教學特有的魅力來感染學生,使學生們吸收優秀的語文文化,不斷滲透語文教學的人文精神,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以及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只有以正確的態度去對待高中語文中的人文精神滲透問題,才能達到最高層次的人文精神和人格魅力。
作者:胡燕 單位:陜西渭南高級中學
本文html鏈接: http://m.35694.cn/qkh/491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