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學教學安全教育探究
1戶外活動安全
1.1預防溺水
溺水是由于人淹沒于水中因缺氧而被迫深呼吸,致使大量水由呼吸道進入肺并經肺泡吸收進入血液循環,造成氣體交換受阻,引起全身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導致心跳停止。“善游者溺”多是由下水前準備活動不足、水溫偏冷或過于疲勞等引起的手足抽筋所致。為避免溺水,下水前須活動身體、適應水溫;游泳時,如感到身體不適,要立即上岸休息。當發生抽筋時,要冷靜并立即呼救,同時設法按摩、伸展、拉長、放松抽筋處肌肉,以緩解肌肉痙攣性收縮。在他人出現溺水時,應立即呼救或報警并充分利用現場器材,如繩、竿、木板、救生圈等救人。而未成年不得下水救人。溺水者被救上岸后,應根據呼吸運動的原理立即實施人工呼吸,注意每分鐘吹氣的次數為16~18次。在反復進行4~5次人工呼吸后,如果溺水者還沒有脈搏,則必須同時進行心臟按摩(每分鐘60~80次)直到心跳恢復為止。
1.2預防運動過程中發生出血、拉傷或骨折及脫臼
運動過程中遇到摔倒、碰撞、剮蹭等易造成外傷出血,不及時處理會造成嚴重后果。出血有毛細血管出血、動脈出血和靜脈出血三種。其中毛細血管出血,血色呈紅色,滲出慢,血量少,一般會由血液凝固而自然止血,處理時可先對傷口消毒,再用消毒紗布包扎;動脈出血的血色鮮紅,特別是大動脈出血,血流猛烈,呈噴射狀,可在受傷動脈的近心端采用指壓法或止血帶止血法進行止血急救;靜脈出血的血色暗紅,血流較緩和,一般是將受傷靜脈的遠心端壓住而止血。應盡快將經過初步護理的動脈或靜脈出血者送醫院治療。準備活動不足就劇烈運動會因神經、肌肉的興奮性仍較低,對較大的刺激反應遲鈍而導致身體協調性差,同時由于肌肉、韌帶的伸展性差和關節靈活性差,極易發生肌肉拉傷和關節扭傷;突然過猛扭轉關節部位,如果波及附在關節外面的韌帶及肌腱,會導致扭傷。此時應立即停止運動,用局部冷敷處理,以使小血管收縮,減少局部充血、水腫。大約48h后再熱敷以促進血液循環。用力過猛或不慎摔倒會使關節頭從關節窩里滑脫出來造成脫臼,此時切不可讓已受傷的關節再活動,以免加重傷勢,而應立即請專業人員將關節復位。骨受到猛烈撞擊,易發生骨折。骨折以后有疼痛感,且運動功能喪失。為了避免傷勢加重,對骨折病人要進行急救:先對傷口消毒包扎,再用夾板將骨折兩端的關節固定(夾板要長過斷骨上下兩端的關節,夾板與肢體之間要墊棉花或紗布;給夾板纏繃帶時,松緊要適度以保證血液循環暢通),立即送往醫院治療。因骨膜與骨折后的修復有關,要注意保護好骨膜。
1.3預防野生動物的傷害
一般情況下,動物不會主動傷人。動物傷人是因被人類侵擾而激發了它們的防御行為。處于發情期、哺乳期、孵卵期、育雛期的動物對外界侵擾的反應尤為強烈,必須與它們保持足夠的安全距離。萬一被啄傷或咬傷,對傷口的處理與對貓狗咬傷處理方法類似,但應包扎傷口。一般有毒的動物如胡峰、毒蛇、毒蛙、毒毛毛蟲等其體表往往具有鮮艷醒目的警戒色,遇到它們時最好盡量遠離。如被毒蛇咬傷,應保持安靜并及時在傷口上方近心端結扎傷肢,以阻斷毒素由靜脈回流至心臟;擦去蛇毒,并用碘酒消毒,必要時切開傷口,排出毒液,立即送往醫院。如果不幸被蜂蟄傷,應先挑出蜂刺,但不要擠壓,以免剩余的毒素進入體內;然后用氨水、蘇打水甚至尿液涂抹傷處,以中和毒性。對那些個體較小的動物同樣不可掉以輕心。它們活動隱蔽,毒性較大,還會傳播疾病。如蜱蟲,常在人的頸部、耳后、腋窩、大腿內側等處叮咬,除造成局部充血、水腫、急性炎癥反應外,還可傳染無形體病。其唾液中的神經毒素可致人的運動性纖維傳導障礙,引發呼吸衰竭,甚至死亡。被蜱蟲叮咬,不可強行拔除或將其捏碎,可用酒精、煤油、松節油涂在蜱蟲頭部,或在蜱蟲旁點蚊香,使其“麻醉”而自行松口;或用液體石蠟、甘油厚涂蜱蟲頭部,使其窒息松口。夏季進入草地、樹林時最好穿防護服并扎緊褲腳、袖口和領口,外露部位則涂擦驅避劑以防蜱蟲。再如恙蟲,常在人的發際、頸項、腋下至胸乳部、腹股溝、四肢等處叮咬,其幼蟲體內攜帶的病原體進入人體血液后,會引起立克次體血癥和毒血癥癥狀,導致高熱、眼紅、皮膚紅腫、四肢麻痹,惡心嗜睡等。所以,在進入草叢灌木中活動時,應扎緊袖口、褲管口,襯衣應塞入褲腰內,并使用驅避劑。野外活動后,及時拍打衣物,以減少恙螨的附著。
2.社交安全
2.1性安全
青春期少女在與異性交往的過程中由于抵制誘惑的能力有限,很容易偷食禁果,導致意外懷孕而承受墮胎帶來的傷害。由于少女子宮、陰道等尚未完全發育成熟,墮胎極易造成急性子宮內膜炎、輸卵管炎、盆腔炎等。若在短期內反復流產,會使子宮壁變薄,內膜受損,輸卵管堵塞,甚至子宮穿孔而危及生命。而如果被社會人員引誘性侵,還可能感染性病甚至艾滋病。需要指出的是,男生被某些性取向異常男性引誘性侵而感染性病甚至艾滋病的概率非常高,尤其要注意防范。
2.2認識新型毒品的危害
新型毒品是指相對鴉片、海洛因等傳統毒品而言,由人工合成的致幻劑、興奮劑類毒品,如冰毒、搖頭丸、K粉、止咳水、鼻吸劑等。新型毒品毒性強,會直接對大腦神經細胞造成不可逆的損害,使吸食者出現幻覺、極度興奮、抑郁等各種急慢性精神病癥狀,甚至導致行為失控,引發暴力犯罪;也可導致急性心肌缺血和心率失常,嚴重者可產生驚厥、腦出血和猝死。此外,由吸食新型毒品激發性欲而導致的集體不安全性行為極易增加感染性病和艾滋病的風險。濫用新型毒品多發生在舞廳、酒吧、KTV等娛樂場所,致使許多青少年認為其是無害的“娛樂消遣品”。
作者:朱建軍 單位:廣東省惠州市惠城區矮陂中學
本文html鏈接: http://m.35694.cn/qkh/554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