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前教育中的游戲與教學
一、學前教育中游戲應在教學中發揮的作用
既然游戲是學前教育的主導活動,那么它在學前教育中應該發揮的作用是什么呢?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社會交往和協作能力的培養。對于當前大部分為獨生子女的幼兒來說,在幼兒園外大部分時間為家中長輩所環繞,要風得風、要雨得雨,合作、分享、溝通的能力是相對較弱的。幼兒園的一些團隊、模仿角色類的游戲,為幼兒提供了體驗模擬現實社會生活環境和團隊協作的機會,潛移默化的將合作、協同的觀念根植于他們的幼小心靈中,與人交往的興趣和能力也會隨之提高。二是幼兒運動能力的提升。學齡前兒童包括肌肉控制、動作協調、身體平衡等在內的運動能力正處于形成和強化時期,提升運動能力正是游戲活動所獨具的功能。比如在以鉆、爬、平衡等動作為主的游戲中,可以促進幼兒大肌肉群的發展,使得身體協調性得到有效提高,各類體育游戲則可以鍛煉幼兒的運動能力。三是語言能力的培養。無論哪類游戲都離不開語言的夠用,游戲為幼兒提供了語言表達的環境,對提高其對語言的掌握和使用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比如在角色游戲中,幼兒可以模仿和學習不同角色講話的語氣和內容,在教師的指導和幫助下,逐漸學會依據角色和溝通對象表述內容,逐漸提升語言表達能力。四是有效提高動手動腦能力。一些手工制作類的操作性游戲可起到這種作用,在依據教師要求完成游戲要求時,幼兒的動手、動腦能力得到了同步鍛煉。五是促進幼兒想象力和創造力的發展。游戲是玩兒,但同時也是一種創造性的活動。在游戲中,幼兒常常根據自己的意愿和想象去表現和創造,比如捏橡皮泥、搭積木,每一個孩子所能呈現出的“作品”都會不盡相同,有些孩子還能制作出若干個不同的“造型”,這鍛煉的就是想象力和創造力。
二、學前教育中游戲設置原則和注意事項
1.選擇游戲要建立在教師對所教授幼兒特點充分了解的基礎上,適合其具體發展情況,有助于其身心健康協調發展。2.游戲的形式和過程要適合所針對幼兒的年齡段,能吸引住幼兒的強烈興趣,使幼兒能自始至終的全身心投入其中,不致產生厭煩心理。3.每天的游戲類別、形式不宜過多、過雜,但角色游戲、表演游戲等創造性游戲最好起碼有一種。4.穿插于科目教學活動之中的游戲要以規則游戲為主,起到提高學習效果和教學水平的輔助作用。5.每天的游戲要與教學活動有機結合,做到張弛有度,使幼兒的精神狀態保持舒坦、平和。
三、學前教育游戲中教師應發揮的作用
在游戲活動中,幼兒應是主體和“主角”,教師只需要起到輔助和指導作用。參與過多,容易引發幼兒對游戲活動的厭煩心態,改變了游戲寓教于玩的初衷,成為了披著游戲外衣的教學活動。首先,自始至終遵照教師的“命令”來進行的游戲不是幼兒資源的活動,是不自由和缺乏靈活性的,也不利于幼兒創造力的塑造和想象力的發揮。所以游戲要有幼兒自由發揮的空間和時間,才能實現其教育價值。其次,教師的輔助和指導不可或缺,但要保持最低限度的干預。在游戲中,教師要堅守觀察但不干擾游戲進行的原則,同時仔細觀察、密切注意游戲進度,對幼兒的良好表現及時給與支持、贊許、鼓勵,對不正確的加以糾正即可。第三,如需參與游戲,則應以平等的角色參與,以充分尊重幼兒為前提,不能按照成年人的意愿、想法和觀察問題的角度去“干擾”游戲的自然進展,否則會削弱游戲在提升幼兒主動性和創造性上作用。
作者:楊爽 單位:河北秦皇島市啟航幼兒園
本文html鏈接: http://m.35694.cn/qkh/574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