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質化學實驗課教學探析
一、實驗教學目的
(一)加強實踐環節
生命科學要求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但學生普遍反映實踐環節偏少、高精尖儀器接觸少、實驗缺少連貫性等不足。針對這些問題,我們在教學改革中首先考慮如何加強學生動手能力。通過設計出連貫性實驗,并以中型大型科研儀器平臺作為支撐,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他們真正成為從設計到操作的主角。
(二)注重能力培養
在實驗教學中不是簡單地按照實驗指導手冊,通過按部就班地操作來驗證結果,而是通過開放性設計式實驗培養學生科學思維方式、開拓精神和創新能力。
(三)增進師生交流
在實驗過程中,通過老師和學生共同參與實驗設計,學生與老師共同討論、相互切磋、共同提高。
(四)科研教學互動
實驗內容為正在執行的科研項目的一部分,使實驗課具有前沿性。部分實驗內容在科研實驗室進行,使學生可以直接和研究生一起探討與交流,拓寬學生的眼界。
二、實驗教學內容
由于實驗課時間緊,所以精選實驗內容是關鍵。實驗內容既要涵蓋理論教學要點,又要有一定的連貫性和前沿性。因此,我們把實驗課結合現有科研項目來開展,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經過優化設計,我們最終確定了7個實驗項目,這些實驗內容既兼顧了理論教學要點,又有連貫性,還讓學生接觸了精密科研儀器設備,滿足了他們的好奇心。
三、實驗教學過程
(一)課前充分準備
通過教師編寫蛋白質化學實驗指導手冊,學生自己查找相關文獻資料,讓學生課前熟悉實驗內容,掌握基本原理。通過舉辦精密儀器設備(如HPLC、質譜儀、蛋白多肽序列儀等)原理與操作講座,讓學生熟悉這些高精尖儀器設備。
(二)課中調動學生積極性
讓學生參與實驗設計,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在規定課時外,學生可以自主利用課余時間重復上次效果不理想的實驗部分,做到真正掌握,而不是走過場。
(三)實驗后認真總結
每一部分實驗結束后,師生一起討論實驗中遇到的問題,交流心得,認真整理數據并撰寫實驗報告。
四、結束語
我們設計的蛋白質化學系列實驗將基礎性、設計性和探索性融為一體,將課堂上的理論知識與具體實驗相結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了他們的主觀能動性,促使他們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增強了他們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作者:邵曉霞 汪世龍 郭占云 單位:同濟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
本文html鏈接: http://m.35694.cn/qkh/576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