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我國小學教育論文
一、我國小學教育改革的意義與方向
1.我國小學教育改革的意義
達爾文曾經說過: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其實,教育本身也一樣,教育為了保證本身教育人、培養人和為社會服務的本質,也應該隨著社會的變遷和社會環境的改變而做出相應的調整,這樣才能保證持續穩定的發展。當前,小學教育進行改革的迫切性,已經得到了廣大群眾的認同,多種因素的綜合決定了小學教育必須進行改革。我國的教育已經從應試教育轉為素質教育,所以在小學教育改革過程中應注重理論和實踐課程的合理安排,將開放性的素質型教育課程體系有效地構建出來。在進行教學課程改革時應該考慮學科課程、活動課程和潛在的課程的合理安排。通過小學教育改革,學生的“三發展”即全面發展、全體發展和個性發展,才能有效進行。在改革過程中建立創新的教育體系,塑造科學的教育靈魂,堅持改革是教育的保障,改革是教育技術的手段。通過改革掌握超前的教育意識,培養出具有創新能力的綜合型人才,為社會的發展提供堅強的后備軍。只有通過小學教育改革,學生們才能得到綜合的發展,使學生有個輕松快樂的童年,這為學生以后的價值觀和世界觀的正確形成有著重要的意義。
2.我國小學教育改革的方向
建立良好、高效的課堂學習氣氛,有效的開展素質教育。由于學生處于小學階段,鑒于這個時期學生的特殊性,在營造課堂氣氛時主要以情感氣氛為主,多走到學生當中與學生進行交流,這樣有利于學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培養積極的情感。給學生創造一種輕松和諧的學習環境,對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的培養、主動探索意識的形成和主體能力的養成都有一定的幫助作用。加強教師的專業授課能力和心理教育能力,專業授課能力是一個合格教師的前提,心理教育能力是素質教育的不可缺少的硬件之一。小學生形成一個健康、健全的心理同樣是小學教育改革的側重點之一,要求教師在平時的教育工作中將教育管理工作和心理教育工作有機的結合在一起,這就對教師提出更高層次的要求,需要在平時的教育工作中加大精力,保證這兩方面工作順便有效的完成。
二、結語
隨著我國社會和經濟的不斷發展,小學教育改革有著必然性。小學教育只有通過自身的不斷調整,才能滿足社會的變遷和社會周圍環境的變化。小學教育改革任重而道遠,這就要求教師加強在這方面工作的精力投入,堅持實事求是,善于發現和解決問題,為改革之路貢獻自己的力量。我國未來的發展靠下一代,下一代能否在基礎素質教育的開端得到有效的教育至關重要。通過小學教育的改革,使小學生形成正確、健康的思想與心理,為以后的成長之路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同時通過改革,也保證了我國的基礎素質教育穩定、持續地進行下去。
作者:蔡麗鳳 單位:舒蘭市吉舒鎮中心小學
本文html鏈接: http://m.35694.cn/qkh/593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