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少數民族音樂文化教育改革
少數民族音樂文化是我國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少數民族音樂文化記錄了少數民族的歷史,反映了少數民族豐富多彩的生活,但是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少數民族音樂文化逐漸被忽視,甚至漸漸地淡出人們的視線,針對這種情況,振興少數民族音樂文化的改革迫在眉睫。
一、少數民族音樂文化傳承的意義
(一)豐富高校的教育內涵
少數民族音樂是我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少數民族音樂文化包含了少數民族在各個時期的風俗、習慣與文化特色,少數民族音樂文化包羅萬象,又反映了少數民族的思想與精神,是少數民族文化的精髓。高校作為文化的重要傳承地,主要起到傳承文化的作用。少數民族音樂文化中所包含的歷史內涵與文化特色正是高校音樂教育中所缺少的。
(二)少數民族文化可以陶冶大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操
少數民族音樂文化是我國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少數民族文化是我國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通過分析少數民族文化,大學生可以了解中國音樂文化的發展歷程,能深刻體會到各民族之間的緊密聯系,從而增加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產生文化認同感。
(三)少數民族音樂文化可以培養大學生堅韌的性格
通過學習少數民族音樂文化,大學生可以了解到其中蘊含的勇敢、堅強的精神,從而激發民族榮譽感,培養堅韌的性格。
(四)少數民族音樂文化可以提升大學生的審美能力
不同的民族音樂文化蘊含著各自不同的音樂特色,欣賞音樂可以體驗到少數民族各自的文化、情感、風格。欣賞不同的民族音樂文化就如同觀賞千姿百態的藝術畫卷,在欣賞的過程中提升自身的藝術素養,給自身帶來美的享受。
二、高校少數民族音樂文化教育改革措施
新疆的民族音樂與舞蹈具有濃厚的民族風格和特色,在高校音樂教學課程中被很好地保留了下來并獲得了學生的廣泛推崇,但是如果要進一步發展與弘揚少數民族音樂文化就要做到以下四點:
(一)激發學生對少數民族音樂文化的興趣
在日常課程的學習當中,老師可以選取一部分流行音樂進行賞析,使學生明白流行音樂也來源于少數民族音樂,民族音樂是音樂創作的基石,脫離民族音樂基礎而創作出的流行音樂是難以得到廣泛傳播的。
(二)加強學生對少數民族音樂文化的了解
學生是民族音樂文化的重要傳承者,所以高校不僅應加強學生的民族音樂文化的教育,還要使學生從根本上接受民族音樂文化,并對民族音樂文化產生認同感。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注重感情教育,將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民族音樂文化當中去,引導學生了解民族音樂文化的內涵,感受民族音樂的獨特魅力。同時,高校要定期舉辦民族樂器演奏會、民族歌舞比賽、民族歌唱大賽等活動讓真正學生融入到少數民族音樂文化之中。
(三)拓展高校少數民族音樂教學資源
在高校傳承少數民族音樂應該將教學與實際應用相互貫通,教師應真正了解學生的喜好并以此為切入點進行教學,讓學生感受到民族音樂文化所蘊含的樂趣,并使教材逐漸系統化、科學化、規范化,除此之外,教師還要避免在異文化的基礎上講解本民族文化,同時也應加強對本土音樂文化教材的編寫,將更多的民族音樂文化帶到課堂上。
(四)提升學生對民族音樂文化的審美能力
當代的音樂教育不應該僅僅著重于傳授音樂基礎知識,更應該著重于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目前,首要任務是激發學生對音樂課程的興趣,學校應讓學生接觸到更多的經典音樂文化,如京劇、秧歌、新疆舞蹈等,在欣賞和學習這些傳統經典音樂文化的同時,提升學生對民族音樂文化的審美能力。
作者:段鳳琴 單位:新疆師范大學
本文html鏈接: http://m.35694.cn/qkh/610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