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課堂教學中賞識教育的運用
《數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更要關注他們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那么,如何才能對學生作出正確的合理的評價呢?我認為在實際的教學中應突出賞識教育的作用,學會賞識自己的學生,對學生寄予很高的期望,樹立學生學習數學的信心,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克服學習數學過程中的困難,讓學生感到尊重的快樂,達到培養學生優良的數學素養的目的.因此,賞識教育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是非常重要的.
一、什么是賞識教育
顧名思義,賞識包含兩個方面:賞和識.“賞”就是欣賞、贊賞,“識”就是識別、認識.賞識教育就是在教育的過程中以欣賞和贊賞的角度認識學生,尊重學生,肯定學生,包容學生.既承認學生個體之間存在的差異,又能從不同的角度發現學生身上存在的閃光點,并加以肯定和贊賞[1].
二、如何在數學課堂教學中運用賞識教育
1.賞識教育的實施要求師生之間保持良好的情感,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師要培養學生自強自信的良好心態,使他們趕走內心的自卑,帶著自信來學數學.教師應以賞識之心,來鼓勵學生學好數學.我們根據實際教學的需要,設計出相應的情境來提高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感覺這節課很有趣,這樣學生就會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再結合藝術性的教學語言,這樣的課堂氛圍就變得活躍起來,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還可以讓他們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緊密相連,使其積極的參與進來.
2.賞識教育的實施要求教師及時了解學生的心理變化,準確把握學生的動態
數學的學習很容易造成學生心理的變化.要想更好的實施賞識教育,就要求教師能夠積極地到學生中去,及時了解學生的心理變化,發現學生存在的問題,并且進行疏導.如果發現學生身上的亮點,就給予肯定和贊賞.更深一步,要求教師對學生的了解要保持連貫性,發現學生的每一個微小的進步.這對于一些學習習慣和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就更加重要了.因為這部分學生尤其需要教師的關心和幫助,更需要教師在教育實踐中使用賞識教育.但是這個過程可能比較困難.一是這部分學生的亮點較少,難以發現;二是這部分學生的改變難以保持較長時間,往往是屢教不改,使得教師充滿挫敗感.這就要求教師要保持耐心、細心、愛心[2].
3.賞識教育的實施需要家長的密切配合,保持家校教育的一致性
首先,教師應該指導家長該如何通過學生的語言來了解學生.語言是思想心靈的折光,學生說話的內容是否積極健康,語言是否文明、得體,恰如其分,家長可以從中窺其一二.其次,提醒家長認真檢查學生的學習情況.家長可以通過看學生是否記了課堂筆記,了解學生上課是否專心聽講,是否會學習;看學生的作業是否清潔,字跡是否工整,來判斷學生學習態度是否端正;看作業的對與錯情況,來知曉學生掌握新知識的情況.教師可以找適當的時間和家長進行溝通,為家長提供可行的建議.
4.賞識教育的實施需要一定的藝術性,應把握好時機和環境
這個藝術性主要表現在兩方面:語言的藝術性和行動的藝術性.首先在語言上要有藝術性.比如,當學生在數學學習中取得優異的成績時,他肯定會非常高興和激動.這時教師應該多用表揚的語言,如,“很好”,“不錯”等等,可以達到很好的效果.例如,在計算11×2+12×3+…+1n(n+1)的和時,教師先讓學生細心觀察它的規律.有的學生發現了11×2與1-12,12×3與12-13,…,1n(n+1)與1n-1n+1的關系,就很快找到了計算的方法.教師對學生說的方法,應該樹起大拇指,“不錯!”“真好!”“你真行!”的贊揚聲不絕于耳.其次在行動上要藝術性.如果只是通過語言來表達對學生的賞識是不夠的,行動更具有說服力和影響力.在數學課堂上學生一定會遇到很多的困難,這時教師給學生一個眼神,一個微笑,一次安撫等等,都能表達教師對學生的賞識,使學生更能真實的感受到教師的鼓勵,達到更好的效果.總之,在教育改革進行的如火如荼的背景下,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合理的運用賞識教育,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又可以培養學生優良的數學素養,鍛造堅強的心理素質,為以后更好的服務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
作者:劉偉
本文html鏈接: http://m.35694.cn/qkh/652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