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課堂有效性教學
人類社會跨入21世紀后,市場經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商品經濟競爭越來越激烈,但歸根結底都是人才的競爭,人才的根源于教育,因此,教育的發展會促進經濟的發展,培養高素質的人才。為此,國家有計劃地實施素質教育,加快培養更多的社會合格人才。作為基礎教育的我們肩負著非常重要的使命,我們要不失時機地跟隨新課改的步伐,深入研究新課標,挖掘新教材,研究學生,利用現代化微機手段提高教學方法,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體性,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努力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下面就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
一、挖掘文本資源
語文新課程標準提出:要充分開放和利用教學資源,最重要的教學資源就是語文教材———教科書。教科書是編者根據課程標準進行編輯的,它選擇了非常好的作品,更是按照學生的成長和生理規律,以及知識的遞增規律,按照教學大綱而安排的。因此研究好教材文本是提高學生認知的首要條件,它決定著能否提高教學質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關鍵所在。我們作為語文教師要認真研究課本,要研讀好每一篇課文、每一個知識要點和難點,要制定好每一課的教學目標,要吃透教材,要通過網絡進行擴大視野性的搜索資源進行備課,對每一節課的知識要找出它們的重點和難點。特別是結合教學要把學生和教材的研究有機地結合起來,不能拋開學生而孤立地單一研究教材,要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來研究教材,在分解知識中要制定出具有層次和梯度的知識消化步驟,要形成在研究學生的情況下去挖掘教材的內質東西。要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去挖掘教材的資源,擴展其外延。只有我們把教材研究得深透,才能做到高屋建瓴、駕馭教材,才能在后面的教學中有效地提高教學效率。
二、激發學習興趣
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課堂教學效率的高低主要因素取決于學生的效應,課堂教學氛圍的營造決定著能否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當學生有了學習的積極性,他們的內驅動力就會得到充分地發揮,他們的學習情緒就會空前地高漲,迸發出來的潛在效能就會大大增強。蘇霍姆林斯基說:“在每一個年輕的心靈里,存放著求知好學、渴望知識的‘火藥’,就看你能不能點燃這‘火藥’。”這個“火藥”就是點燃學生求知欲的導火索,教師要制造懸念,增加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們保證做到這一點才能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方法多多,導語激趣是比較重要的一種,因為每堂課的教學,課堂的開始是非常重要的。人們常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教師要根據每一課節的知識內容,有計劃地設置導語激趣的環節。比如,我在執教《美麗的小興安嶺》一課時,我就問學生:“親愛的同學們,老師這節課就要領著你們到一個非常美麗的景點去旅游了。”他們聽到后非常興奮,頓時課堂的氣氛熱烈起來了。“那么老師領著你們到哪里去呢?”我緊接著就把課題板書出來了,學生們恍然大悟,接著有的同學問道:“小興安嶺在哪里啊?都有什么景點啊?”我接著就告訴了他們:“小興安嶺,位居我國的東北黑龍江省北部,那里有著自然優美的自然風光,自然豐富,環境優美,有很多奇珍異寶,比如:香香的榛子,還有鮮嫩的蘑菇和珍貴的藥材,還有活潑可愛的小鹿,等等。下面我們就來打開書本領略小興安嶺的美好風光吧!”這樣,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更激發起學生熱愛祖國山水的情感,從而在愉快而熱烈的情緒中投入了學習活動。當然導語激趣的方法很多,比如“利用謎語”“懸念激趣”“故事引出”“小品導趣”“音樂激趣”等,通過這些導語激趣,可以使學生進入一種興奮點極高的狀態,他們就會自始至終地進入到課堂的學習中,課堂教學效率也就會得以提高。當然興趣教學不單單是導語激趣,還可以體現在課堂教學中,課堂教學后,以及作業的布置,練習題的訓練等都要賦予情趣的教學,還有學生的參與問題,等等。
三、借助現代教學手段,直觀激趣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多媒體技術已經步入了課堂教學,它給課堂教學帶來了無限的生機和活力,越來越明顯地發揮著巨大的作用。多媒體教學集文字、圖片、音響、錄像等多種效能為一體的先進教學手段,以非常優勢的特征引領著學生興趣地學習,通過多媒體可以增加學生的參與能力,起到互動的作用。當學生看到多媒體的清晰而生動的畫面,還有那優美的音樂旋律,以及優美而生動的語言描述,使學生進入一種極其興奮的狀態。同時,我們也能感到多媒體能夠以靜化動,將抽象的內容轉化成生動而形象的知識,易于學生的接受,學生學習起來感到無比的輕松。比如,我在執教《飲湖上初晴后雨》一詩時,我就選擇了讓學生聽音樂的方式,讓學生邊聽邊跟隨視頻上出現的美麗西湖風光,把學生帶進了仙境一般的境地,學生興奮極了,加之課文的優美語言描寫,學生自然就起到了優美的享受,這樣也就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以游戲的方式增加興趣
由于小學生具有好奇心、好動的特點,游戲具有快樂趣味的特征,所以通過游戲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營造出愉悅平和的學習氛圍,給學生以最大的輕松感覺,游戲起到了寓教于樂、溝通師生的情感,拉近師生的關系,學生就不會和老師有距離感,想把要說的心里話都能表白出來。游戲的趣味性、娛樂性和交互性都會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達到了寓教于樂的最佳效果。所以,在教學中要利用好游戲的教學方式。我利用《快樂大本營》中的“心有靈犀”的游戲。把詞語利用多媒體技術制作成PPT,把學生分成幾個學習小組,然后展開小組間的競賽,看看誰的組猜字最多。在制作課件的時候插入了聲音,當學生答對的時候可以發出“welldone”的聲音,答錯了就發出“oh!oh!”的聲音。形成了一種非常好的學習氛圍。在這充滿趣味的游戲過程中,教師以“朋友”的角色融入到學生的娛樂中,能夠有效地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交流。總之,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才是語文教學的生命,而這生命能否得以延續,取決于教師是否能充分發掘學生的興趣點,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能否做到與文本有機結合,真情演繹文本內涵,提升孩子們對文本的感悟,讓我們的語文教學呈現實效。
作者:李有田 單位:吉林省大安市樂勝鄉第一中心校
本文html鏈接: http://m.35694.cn/qkh/660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