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工程學課程實踐教學設計論文
一、“水土保持工程學”課程實踐教學的現狀分析
(一)“水土保持工程學”課程實踐教學取得的成績
云南農業大學自開設“水土保持工程學”這門課程以來,開展了多方面的實踐研究與探討,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為本課程深入開展實踐教學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前期的成績主要有四個方面:基于社會需求的變化,初步建立了實踐教學實施、管理、保障機制,保證了實踐教學的正常運行;將泥石流多發區和水土流失非常嚴重的東川和晉寧縣大春河小流域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園作為本課程的實踐教學基地;確保實踐教學形式多樣,課堂實踐包括專題討論、師生異位教學、項目教學、隨堂章節測驗等,課外實踐包括章節作業、小論文、實地調查、生產實踐、課程設計、畢業設計等。
(二)“水土保持工程學”課程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
云南農業大學“水土保持工程學”課程實踐教學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還存在一系列需要改進和提高的地方:實踐教學流于形式,未達到真正的教學目標;實踐教學保障機制與教學評價體系不健全;等等。以上問題影響了本課程實踐教學的開展,需要進一步加強研究,予以解決。
二、“水土保持工程學”課程實踐教學設計的探索
在借鑒其他院校水土保持專業課程實踐教學經驗的基礎上,立足本校的教學環境,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需求,提出該門課程實踐教學設計如下:以社會需要為目標,以學校及學生實際為出發點,組織開展相關的教學實踐;課上實踐與課下實踐齊頭并進,組織開展與專業學習、課外科技有關的科研活動和生產實踐活動。
(一)教學重點與教學要求
通過該課程的學習與實踐,學生能夠了解和掌握常見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的原理、布局、結構、功能特點、斷面尺寸、CAD制圖、建筑材料、穩定分析等內容,并且能在實際操作中運用。實踐教學過程中我們應從以下幾方面來努力:一是以社會需求為導向,將水土保持工程相關的國家規范、行業標準充實到教學內容中;二是不斷補充本學科的前沿知識,重視水土保持一些關鍵技術的應用,如水土流失區面源污染控制與環境整治技術,開發建設項目水土流失防治技術,水土保持新材料、新工藝、新技術等;三是以水土保持單位的實訓項目作為教學實例,教會學生如何學以致用;四是以生態文明建設為目標,注重流域或區域水土資源的保護、改良與合理利用,將一些“生態”工程措施的理念與設計補充進教學實踐中;五是以夠用為原則,簡化知識,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只要學習在實際工程設計與施工中常見的問題即可;六是以開發建設水土流失的防治措施設計為重點,如攔渣工程、降雨蓄滲工程、臨時防護工程等,鼓勵學生開展相關實踐學習。
(二)教學實踐體系
為達到本課程教學大綱的要求,提高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在理論課程學習的同時,以不同的教學形式和不同的時間段組織學生進行實踐,實踐教學內容既要反映水土保持工程的整體要求,又要使學生能夠掌握和了解典型流域(或地段)治理措施初步設計的內容。根據教學重點和教學要求,本課程的實踐指導體系設計如下:“石漠化綜合治理工程初步設計”“坡耕地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坡面水系工程規劃與設計”“溝道(或河道)治理工程規劃與設計”“生態清潔小流域建設措施”“開發建設項目水土流失防治措施設計,如擋渣墻、沉砂池、截排水溝、生物—工程護坡及護岸工程”等,以及各項治理措施在不同類型地區的標準設計或定型設計。
作者:范春梅 李培玉 寧東衛 溫熙勝 單位:云南農業大學 云南能陽水利水電勘察設計有限公司
本文html鏈接: http://m.35694.cn/qkh/524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