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實施創業教育論文
1.創業教育資源及辦學條件極度缺乏
第一,創業教育課程資源缺乏。當前,創業課程教材大多都是外國的,尤其是像美國等發達國家創業課程教材已經相當成熟。而國內尚無較為成熟的創業教材,完全參照國外的一套理論,又不完全符合我國高等教育的實情,并不能完全適用。因為缺乏教學經驗和創業實踐,很難有適應中國大學生創業模式的教材。作為尚未融入學校教學體系的一門課程,目前絕大多數高校更缺乏良好的創業教育氛圍,久而久之,創業教育便會成為高等教育這頓大餐的開胃菜,可有可無。第二,創業教育師資力量匱乏。目前,各高校創業教育教師大多數是沒有過創業經歷的,既不具備創業相關經驗,也不熟悉企業的運作,無法對學生進行很深入的指導。而創業教育迫切需要既通理又懂實踐的“雙師型”教師,但就目前創業教師隊伍來看,“雙師型”教師非常稀缺,高校教師大多沒有實踐經驗,有創業經驗的又缺乏較高的理論水平,因此完善創業教師隊伍是一項艱巨的工作。目前,湖北省內創業教育開展得比較好的高校有中南財經政法大學,該校于2011年12月成立了創業學院。據悉,該學院成立以來,有名無實,創業學院沒有專職教師,該學院的教師的歸屬都在公共管理學院或者會計學院等其他相關學院,只是掛名到創業學院,學院沒有屬于自己的專職教師,沒有學科歸屬和學科建設,教師不能站在創業教育角度來進行科研和教學,很顯然是不利于創業教育的實施和發展。第三,學校辦學條件局限。在課程設置上,我國很多高校的大部分理論課程都是合班教學,也就是所謂的大班教學。根據國外創業教育的相關經驗,創業教育適合一種師生互動、引導啟發、形式多樣的多媒體教學模式。在這種教學模式的前提下,最合適的就是小班教學。創業類課程既非專業課程,又非實驗課,很難實現小班教學。所以,創業課程教學只能按照一般理論課程實行大班教學,如此一來,是無法達到預期教學效果,無法讓學生從心里接受并認可創業教育。
2.創業教育缺乏社會關注和廣泛認可
當前,社會公眾和學生家長對于高校創業教育和大學生自主創業也還頗有爭議。大學生創業尚未獲得我國廣大家長的普遍認同,一是家長認為學生畢業之后再去創業是走“回頭路”,還不如不讀大學直接去創業,大學畢業再去創業純屬多此一舉。二是大學生創業需要投入相當的人力、物力、財力,對于剛剛畢業的大學生自身是無法完全承擔的,無疑需要靠家長的支持,而且還會有很大一部分風險,大多家長認為大學畢業就應該找一份穩定工作,沒必要冒著風險來創業。因此,很多家長是不支持自己的孩子大學畢業之后去創業的。要形成一個良好的創業氛圍,取得家長們的廣泛認可,還需要社會各界的扶持和關心,任重道遠。
3.創業教育缺少配套資金支持
近些年創業教育得到全社會廣泛的關注,國家和地區也出臺了相應扶持政策,但是在具體的執行過程中,仍然沒能徹底解決大學生創業資金短缺這一難題。首先,在國家政策層面,雖然很多地區已經出臺了創業貸款及創業項目資金支持,金額一般為2~20萬元,但是在實際操作中會出現辦理流程復雜,審核過程繁瑣等問題。創業者在實際申請過程中未能受益,絕大部分創業者并沒有機會享受到此政策。此外,依靠學生自己籌集資金也不太現實,首先大學生創業沒有較多的人脈資源和廣泛的社會支持,大部分家長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去創業,其次很多家庭還承擔不了這筆資金。所以,大學生創業完全依靠自身或家長很難實現自己的創業夢。
4.缺乏大學生創業競賽教育平臺
創業競賽是創業教育一個重要平臺,通過創業競賽,可以激發使大學生的創新意識,提升創業能力,讓創業教育從理論上升到實踐,從虛擬轉為現實。這種教育形式已然成為共青團、學生組織參與素質教育的新形式,成為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活動的新載體。目前,國內創業競賽相關的賽事較少,以“挑戰杯”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最受社會關注,參賽團隊通過項目策劃,項目實施,項目管理,項目運作等過程來完成一個創業項目,并通過比賽中的競爭,挑選優秀的創業項目,借助企業家投資或各地對創業項目的扶持來完成創業者創業夢想。我國非常欠缺將創業教育與創業競賽相融合的一套完整、成熟的大學生創業教育模式。當務之急,應當提供類似“挑戰杯”的創業競賽平臺,為學生的創業教育啟蒙,創業思想實踐,以及創業成果交流提供良好的平臺。
作者:趙亮 單位:武漢紡織大學環境工程學院
本文html鏈接: http://m.35694.cn/qkh/531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