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教學中創新教育的應用
一、實施創新教育,課堂教學是主陣地
教師要給學生提供一個身心放松、自主學習的環境,激發學生創新的欲望,使學生敢于發問,敢于堅持自我。
1.開放教學,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創新教育要求教師突破傳統的教學模式,不再只重視理論教學?,F代教學需要開放性教學,所謂的開放性教學,是指教師不拘泥于現有的理論,而是著眼于各種不同的選擇,使學到的知識變成動態的,重視知識的動態和能力結構的穩定,其主要特點是能夠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因此,教師要充分利用自己的知識和技能,采取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案,以創新思維進行教學,以創新的方式引導學生,把一些例題改編成開放題,或者自己編造一些題型,努力營造愉快的教學氛圍,進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熱情,用有趣的數學問題去誘發學生思考,從而不斷增強學生的創新能力。
2.實踐教學,發展學生的創新意識
學生只有經過不斷地發現、質疑和探索,才能開闊自己的思維,為培養創新能力奠定基礎。因此,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不斷變換教學方式,充分研究和挖掘教材內容,選擇最佳的教學方式,多進行探索實踐式教學,采取多種方式去發展學生的思維,開拓學生的思路,給予學生自信心,使學生敢于大膽猜想和研究,從多個角度去探索問題,綜合運用學到的知識,打破思維定式,進而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實現學生內心中隱藏的探索欲。
3.聯想類比,激活學生的創新意識
在教學過程中難免會遇到知識難點,要想解決這些問題,教師就要引導學生聯系其他知識來理解新的知識,培養學生的聯想和類比思維,這無疑給創新思維插上了翅膀。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聯想和類比,不斷發現新的問題,然后運用綜合知識去解決問題。這樣一來,學生的思維就會處于不斷運動的狀態,逐漸提升和發展思維能力。
二、做好歸納總結,提升學生的自學水平
自學能力是學習效果的重要體現,數學自學能力是一種綜合性能力,它的形成需要教師的指導和學生的領悟。
1.培養學生自讀和獨立思考的能力
數學自學能力的形成,需要教師的引導。學生通過閱讀數學教材或者解決多種題型,能逐步形成符合自身認知特點和自讀的技能,不斷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掌握理論概念的真正內涵,形成解決相應問題的技巧和能力。這樣一來,就會大大提升數學學習的效果。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能逐漸形成符合自身條件的自讀能力,為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數學自學能力奠定基礎。學生的數學自學能力不能只停留在數學書本上,也不能把重心放在習題和作業練習上,而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全面理解和掌握教材內容上。在這個基礎上,學生只有不斷加強練習,才能實現理論和實踐的融會貫通,真正掌握知識的實質內容。另外,教師要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才能與學生的自學方式達到某種程度上的平衡,從而充分激發學生的思想熱情,強化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
2.做好歸納和總結
學生想要取得優異的數學成績,就必須養成總結的好習慣。做好總結,是學習新知識、鞏固舊知識,提高學習成效的重要方式,它可以把分散的教學知識統一起來,使零散、繁瑣的知識變得系統化、條理化,進而提升學生的記憶力。這樣有利于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有利于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能力,是推進素質教育的關鍵,也是教師教學改革的方向。在數學教學中,教師必須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轉變教學觀念,革新教學理念。這就要求教師善于利用自己的知識和智慧,去抓住數學教學中創新思維的火花,重視每一位學生的創新問題,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創新的習慣,始終把培養創新型人才作為教學的最終目的,讓創新遍布于數學課堂的每個角落里,讓學生真正學會自我創新和發展.
作者:覃啟倫 單位:貴州省銅仁市銅仁學院
本文html鏈接: http://m.35694.cn/qkh/546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