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樂教學中意識感覺的運用
一、關于呼吸
歌唱中的呼吸其關鍵在呼與吸的完美配合,但完美的呼吸體驗也需要在生理的呼吸中來尋找。吸氣要象聞花香或者聞蘋果一樣,下意識的要把氣息吸得深。機械式的吸氣氣息會變的僵硬,歌唱時,不自然的吸氣會使喉嚨、橫膈膜以及身體處于緊張狀態,導致發聲的嚴重錯誤。我們要在儲存氣息之后在呼出時要懂得放松.這個時候我們要尋求聲音好像一把沙子在我們的身體里灑落的舒暢,這樣一種感覺。歌唱發聲前,吸住氣息并保持住,可理解為憋住氣,等到吸氣所需時間符合對歌唱的要求是再把保持住的氣松開,這時氣吸進來再呼的時候正好是歌唱需要氣息,也就是說在歌唱前要對氣息有個憋氣的過程。在歌唱中間換氣的時候也是這個道理,需要控制呼吸,哪怕是很短暫的氣息準備。反之則會完全破壞掉歌唱。傳統我們用“聞花式”的把氣息來儲存起來,就是意識形態對調節身體器官的運用。
二、關于吐字
它也是歌唱者成功歌唱必須克服的一項內容。通常舌頭的運動方式是舌頭做伸縮運動和舌頭形狀的變化,從短到長、從圓到扁、再揉圓的感覺。在平時說話時,喉頭的位置處于自然的狀態,舌頭處于一種習慣的位置。當歌唱時,舌根和喉頭是聯系在一起的,所以當低音喉頭下沉時,舌頭要自然松弛的狀態,再通過舌頭的形狀的改變來進行咬字,在這種很不自然的狀態下去咬字、吐字就顯得別扭,不自然。通常我們打破習慣自然地咬字方式,刻意的運用歌唱狀態,讓喉結下沉,強制舌頭保持先前咬字的位置就造成了聲帶、喉頭的不松弛,產生的聲音就會變的古怪、不自然。正歌唱中,正確的舌頭位置應該隨著喉結運動自然而然的的伸縮不要用意念去控制它,再通過咬字時聲母、韻母、前后鼻音等正確的發音使舌頭之做形狀變化來咬字才能配合正確的歌唱。舌頭的自由伸縮要靠我們意識感覺去把握,去熟練。
三、聲區的統一
聲區的統一是歌唱表現穩定發展的重要環節。一般我們把聲區分為:低聲區、中聲區、高聲區。在演唱過程中有一個重要的點很能考驗我們,那就是換聲點。關于換聲點是好多人難以突破的難點,其實這就就是聲區統一的問題。每個人的換聲點各有不同,就必須依靠我們自身的感覺去尋找,探索,解決。其實這個換聲點是完全可以避免出現的。也就是說有換聲點可以通過正確的演唱方法把它忽略掉。聲區的統一問題其實包涵了所有正確歌唱中的意識。當從低音唱到高音,利用強有力的呼吸和對聲音的控制、真假聲相互滲透讓每個聲音的振動,共鳴的比例,完美的結合,這些要靠意識指揮人體來完成的。低音時,意識感覺全身松弛,高音時,身體緊張但不僵硬。
四、口腔狀態
聲樂分為不同的唱法。唱法不同,它的口腔狀態,口腔打開的程度就不同。美聲唱法要求把喉結自然松弛的下降到最低,口腔完全打開,這種口腔狀態也是由身體意識來完成的,具體意識感覺就象:極度疲憊時打哈欠的感覺。打哈欠的意識狀態是歌唱的最佳狀態,加以正確的氣息配合,就是歌唱發身的基礎。這種打哈欠的意識狀態也是一種意識上的感覺,是意識對口腔狀態的一種理解和解釋。有些聲樂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為了解決高音,一味的追求聲音的靠前忽略了中聲區的練習,練出來的就是喊叫似的白聲,靠前的聲音和歌唱時聲音需要的靠前是有區別的。敲擊一塊鐵片和敲擊一個鐵桶,它們發出的音響正好代表了直接靠前和有共鳴的靠前,有支撐的靠前。用打哈欠時的意識狀態去唱每一句歌詞,也象嘔吐時的意識狀態去唱每一句低音,讓唱出的音統一起來,高音中有低音的支撐,低音中有高音的拉力。打呵欠的這種意識感覺在歌唱時要貫穿始終,不能到唱的時候忽有忽無。這就是所謂的“歌唱狀態的保持”,意識對人體控制的熟練性是歌唱水平提高的關鍵。人的身體就是一件樂器。正確的歌唱方法是意識對這件樂器的指揮藝術,指揮得當,這件樂器就會奏出悅耳動聽的音符,反之則成為廢料。“歌唱與其說是生理過程,不過說是思維過程”
作者:魏然 單位:甘肅省武威第二十三中
本文html鏈接: http://m.35694.cn/qkh/547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