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歷史教學問題探析
一、突破初中歷史教學困境的路徑思考
當前,初中歷史教學面臨著上述問題,每一位歷史教師都要痛定思痛、深刻思考,扎實有效地突破教學困境。
1.以靈活多變的教法活躍歷史課堂。
教學方法改革是歷史教學有效推進的重要源動力,每一位教師都要深刻領會和有效落實這一要求。首先,教師應當廣泛吸取歷史教研刊物上的經驗,從教學網站中汲取靈感,將他人的經驗轉化為自己進行歷史教學設計和開展教學工作的參考依據,從而創造性地設計更加靈活高效、更具針對性的教學方案。筆者在教學中采取了師生互動教學法、角色互換教學法、情境再現教學法等多種教學方法,讓學生在歷史課堂上充分活躍起來,這是增強教學有效性的重要方面。其次,筆者在歷史教學中注重積累提煉,既吸收他人的教學精華,同時也在教學工作中不斷提煉總結,使自身的教學經驗得以沉淀,日積月累形成系統性的感受。筆者經過數年積累,成功探究出了歷史五步教學法,從課前強調預習到課堂自主探究、營造情境交流、梳理檢測以及課后拓展延伸,將整個教學設置為五個有效步驟貫穿于課內外,有效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熱情,成效非常明顯。廣大教師在教學方法改革上一定要勇立潮頭,站在歷史教學發展的最前沿。
2.多種途徑搜集補充歷史教學信息。
歷史教學離開了豐富的信息將寸步難行,只有搜集大量信息才能讓課堂更加豐滿,教學更加生動,教師教得更加順心,學生聽得更加有興趣。筆者在教學中采取師生互動方式,多種途徑搜集補充歷史教學信息。例如,在《“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教學中,筆者在設計環節就搜集了大量信息,如文革十年前后經濟社會發展數據的對比,文革前后同一地方不同景象的圖片對比,以及文革期間一些典型的畫面等。這些內容通過對比的方式在課堂上進行演示,會對學生產生強烈的震撼,大家對文革十年所造成的經濟社會退步具有了更加直觀的認識。另一方面,筆者還要求學生事先通過向自己的爺爺奶奶搜集、了解文革的相關信息,了解他們身邊發生的事件,在課堂上組織學生進行講述。這樣的生動信息來自于學生的生活,和他們周圍的人有著密切的關系,可以有效增強教學的滲透力。
3.渲染情境增強歷史情感滲透效果。
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要始終牢記思想情感教育不能放松。當今青少年一代正處于信息多樣化時代,魚龍混雜的社會思潮對學生的成長將會產生一定的影響,此時更需要歷史學科發揮正能量、主旋律的引導功能,使學生在教學活動中受到深刻引領,這是歷史學科所承擔的獨特職責。筆者在教學中注重渲染情境提高思想教育效果。例如,《難忘九一八》教學中,為了讓學生牢記國恥,牢記落后就要挨打,永世不忘這一段屈辱的歷史,筆者向學生播放了國家公祭日的莊嚴肅穆場景,讓每一位學生從內心牢牢記住中華民族曾經遭受的一段屈辱的歷史,日本帝國主義對中國人民曾經犯下的滔天罪行,接著聯系當前東海紛爭釣魚島主權歸屬問題,組織學生展開討論。大家群情激昂,紛紛表示寧愿經濟倒退十年,寧愿勒緊褲帶過日子,也要支持國家維護主權領土完整。這樣的情境氛圍在學生心目中產生了強烈的震撼,他們所受到的愛國主義教育遠比任何口頭空洞的講解來得更為深刻。
4.組織課外研究活動拓展教學空間。
初中歷史教學中的許多內容正是學生感興趣的,教師可以結合課外拓展活動進行引領。例如,《鋼鐵長城》教學后,許多學生對我國軍隊現代化建設充滿了濃厚興趣,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學校可以組織學生走進所在地區的軍營,到駐軍營地去真切感受部隊建設的成果,聽部隊軍官講述我國當前軍隊現代化建設取得的偉大成就,如作戰人員構成、現代武器裝備,以及在一些高端武器研制方面取得的歷史性突破等。這些方面既滿足了學生對軍營的向往和熱愛之情,同時也使他們受到了強大的思想震撼,對我國國防現代化建設取得的巨大成就無比自豪、無比振奮,這也是一次深刻的愛國主義教育。
二、總結
綜上所述,針對初中歷史教學中存在的諸多問題,廣大教師要認真分析、針對改進,使教學成效能夠實現更大突破。
作者:崔偉 單位:江蘇省阜寧縣碩集初級中學
本文html鏈接: http://m.35694.cn/qkh/574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