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教育研究模式創新
一、思考教育與職業的關系
教育是對職業的引領和引導,職業的定位或取向很多時候是由教育過程中得到啟發,選擇職業往往根據職業定向的教育,教育通過科學的方法幫助受教育者正確認識和了解自身的條件、特點并指導受教育者正確的選擇、確定恰當的職業或專業方向的活動。職業教育培養引導發展個人的職業興趣、職業特長、職業能力,選擇符合本土經濟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培養模式尤為重要。很多家長第一目標是讓孩子選擇讀四年本科大學,退而求其次才會選擇讀職業技術學院,他們認為職業技術院校培養的多是企業第一線的有一定技術含量和使用體力的操作員工,屬于藍領,工作辛苦,勞動時間長,沒有節假日,動輒加班,不體面,收入少,比不上白領和金領,家長的這種思想直接影響孩子們對職業教育的認識和對職業教育的抵觸情緒。加之職業教育院校的畢業生就業壓力大,很多學生“被就業”,招生和就業都困難,導致很多人說職業教育基本沒用。應該說,職業教育服務范圍非常廣泛,即便是包括大學本科畢業在內的很多人從事職業規劃和處所服務前也必須經歷職業教育的培訓,職業教育,在強調技能培訓的同時,更應該強調職業道德教育及工作態度教育。我認為,訓練職業道德和工作態度比訓練技能更為重要。
二、職業教育模式的創新
“工學交替”“雙元制”“現代學徒制”“產、學、研、培訓一體化”等的培養模式,認為各有優勢,既不能照抄照搬、生學生用,也不能全盤否定,還是要活學活用,找出一套適合本土化經濟發展的職業教育模式,職業教育適合本土化經濟發展的模式才是最好的模式,否則,再好的培養模式可能會遭遇水土不服、尷尬境地。無論哪種模式不外乎包含以下幾點內容:專業與產業、企業、崗位的對接;專業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的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的對接;學歷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的對接;職業教育與終身學習的對接;即職業教育的五個對接是職業教育的重要特征。對接不好就會出問題,問題往往出現在對接的具體實施過程中,怎么對接?如何對接?例如,有些企業打著學生實習的幌子,套取的是國家的資金,表面上為學生提供實習崗位,實質上是看中了學生的廉價勞動力,打政策的擦邊球,既不得罪地方政府撈取好處,也不得罪學校在用工緊張時好隨時使用學生;也有些學校為了為了在短時間內創造更高的經濟效益,降低學歷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的發證標準,這些短視做法導致有些職業院校辦學更加困難,口碑越來越差,社會認同感越來越低,硬是把建立與市場需求和勞動就業緊密結合、靈活開放、特色鮮明、自主發展的職業教育的“經“念歪了。奧地利80%的完成九年義務教育的學生自愿選擇進入職業教育體系,奧地利的學生并不會將獲得高等學歷作為良好職業生涯的唯一途徑,這與奧地利完善的職業教育體系以及在學生就業、收入、福利及崗位升遷等方面提供的相應保障是分不開的。我國的職業教育模式的創新、探索和研究還在繼續延伸。總之順應社會經濟發展需求的模式才是行之有效的模式。
三、職業教育面臨的挑戰
目前高職教育面臨很多瓶頸:
1.大學擴招,使得選擇職業院校生源減少。
2.既能滿足技能同時又能滿足教學需求的“雙師”卻少之又少。
3.專業技能教學課程設置不合理。許多高職院校仍然是理論課時多于實踐課時,在德國一般理論占30%,實踐占70%,實際上職業教育辦學模式大體還是延伸了本科教育的模式,大多數還是“穿新鞋走老路”的做法。
4.實習實訓時間過長。一天的定崗實習時間往往超過12個小時,勞動強度過大,沒有充分考慮學生的年齡、體力、精力和心理承受能力,使得部分家長認為職業院校的學生就是企業和學校之間被利用的賺錢工具。
5.職業院校的畢業生技能低或無技能。每年畢業生數量雖多,但就業難,所供非所需。沒有核心競爭力。
6.職業教育過多的強調技能忽視了職業道德的傳授。使得艱苦奮斗、愛崗敬業、吃苦耐勞成為空談。種種原因導致職業教育缺乏應有的吸引力、競爭力,職業教育成為了家長和學生們無奈的選擇。實現中國夢,靠的是人才,一個具有良好職業道德的人,才最具有創造力,一個具有良好職業道德的民族,才最有可能成為充滿活力和創造力的強大的民族。
四、學習現有模式,探索新應用
職業教育應該培養學生哪些能力?
1.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和操作動手意識很強的能力。
2.在工作中遇到問題能夠積極主動解決問題愿望的能力。
3.把現實和技能結合起來,客觀選擇職業方向的能力。
4.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索真相的動力。
5.關注最新前沿技術和發展的思考能力。客觀的認識“工學交替”“雙元制”“現代學徒制”“產、學、研、培訓一體化”等的培養模式,這些模式培養出的學生優勢就是:動手能力強,實踐技能熟練,崗位適應能力強,缺憾是學生耐性跟不上企業繁重的勞動強度,應該從制度和激勵機制兩方面著手改進。企業擔負著社會責任,在追求利益的同時不要只是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克服急功近利、浮躁的心態,實實在在的靜下心來,學習國內外管理和培訓、使用職業技能人才的經驗,讓進入企業的技能員工進得來,留得住,學有用武之地,收入養得起家眷,糊得住自己的口,人人學知識,個個有技能,才是企業百年大計做大做強的立命之本,更多的企業已經認識到,只有舍得對技能人才的培養投入,即對“人力資源”的培養,才能取得更好的“資本”效益。而政府在對企業考核的同時,不能只把創造經濟指標列為第一考核要素,把企業是否留得住人列為考核的內容。
五、結語
總之,探索職業教育的研究模式的創新與應用開發是職業院校老師應該重視的新課題,因為他們是具體任務的落實者、執行者和見證人,職業教育是時代的產物,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有利于推動企業現代化生產和國際競爭力的提高,發展職業教育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必然要求,加快發展職業教育全面提升人力資源的整體素質刻不容緩。
作者:郭玉霞 單位:新疆石河子經濟技術開發區職業技術學院
本文html鏈接: http://m.35694.cn/qkh/584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