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教育在大學生生命觀教育中的作用
增強高校大學生素質教育和生命觀教育,促進他們全面健康的發展,是進入新時期市場經濟條件下,高等院校全面培養高素質人才目標的需求,更是高校對傳統教育方式和培養模式進行變更,改變以往應試教育模式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具體舉措。引導學生尊重生命、敬畏生命,樹立正確的人生觀,高校做好思政教育是必不可少的環節,筆者通過常年工作發現,高校的藝術教育對學生生命觀教育也是很好的途徑,從培養學生的美學情操,豐富生命觀視覺都大有裨益。
一、我國高校藝術教育發展的現狀
藝術教育在促進高校大學生全面發展的過程中有著重要的作用,伴隨著高校改革加劇以及社會對人才質量的要求不斷增加,藝術教育對促進社會精神文明和校園文化建設的作用越來越重。特別是十六屆三中、四中全會以來,教育部門對高校的藝術教育工作有了進一步的明確的指示,確定了高校藝術教育推進的戰略目標,立足于高校實際,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確保高校藝術教育工作取得實效。而且當下讓藝術教育配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來全面提升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的呼聲也越來越高。
二、高校藝術教育在大學生生命觀教育中的促進作用
對于高校藝術教育的培養目標,眾多的研究學者都提出了各自的觀點,總結起來主要包括審美素養的提升、創新能力的培養以及增強實踐能力和塑造健康人格等方面,《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公共藝術課程指導方案》也提出了公共藝術課的培養目標:通過藝術課的學習和實踐,在鑒賞藝術作品、藝術理論學習、積極參與藝術活動等學習中,豎立正確審美觀念,培養高雅審美品位,從而提升人文素養,來了解和吸納世界各地的優秀藝術作品,從而使自己的形象思維、創新能力等個人素質都得到全面提高。筆者認為,宗白華先生提出的“藝術人生觀”應該是高校公共藝術教育的終極目標,即在藝術教育中,將藝術審美推及廣義生命和生活,讓每一個人形成一種藝術的人生觀和審美的人生態度,將自己對生命生活的態度比作藝術作品去進行創作與欣賞。藝術教育受到重視的今天,藝術對于我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值得我們注意的是對藝術的了解不應該只是局限于學習更應該讓其觸及自身的生活和思想,讓知識激發我們更好地去生存,去把握好自己的生活。假如面對藝術只是單純的用欣賞目光去看,只看表面的美,而不去思考其內在的韻味,這種審美觀是非常狹隘的。尼采、海德格爾、莊子、陶淵明、宗白華…這些思想家,藝術家都用他們自身的觀點告訴我們對待藝術要將審美升華到人生和生活,讓人生成為獨一無二的藝術珍品。大學生處于人生觀和世界觀形成的重要時期,在這個時期需要思索生命的意義,人生的追求這樣的話題,培養自己獨立面對人生的能力。哈佛大學心理學碩士、哲學組織和行為學博士TalBenShahar堅定地認為:衡量人生成功的標準最重要的是幸福感,這是人生的終極目標。人應該受到這方面的教育,堅持所有的所學都是為了讓生活更美好。這樣個體生命在有限的時間里才更能體現價值。
三、高校藝術教育在大學生生命觀教育中的功能
藝術教育是當下高校對學生實施美育教育的重要方式,也是高校貫徹落實國家倡導的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對高校學生全面素質的培養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藝術教育的本質是通過情感和心理培育從而對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進行影響,也因為這樣它在彌補人素質缺陷,對推動人們健康的心理成熟度,是其他教育模式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1.藝術教育是增強道德素質的重要方式。
以人為本,以切實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為基本出發點是高校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所在。以往高校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形式是進行課堂灌輸式的教育,這種僵硬的教學方法很難取得實效,也不適應現階段90后學生的心理認知,現今學生所處在豐富多彩的社會,需要更靈活的教育方式,藝術教育借助于藝術活動激發人的興趣,打動人的內心,通過教育讓人獲得快樂、積極向上的內心感受。藝術讓人懂得了美與丑以及善與惡。藝術教育對人的作用是其他教育不能相比的。通過藝術的欣賞使人的整體素質得以提升在我國古代的文獻中都可以看到記載。孔子在《論語•泰伯》中說:“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說的就是他認為教書育人在最初啟蒙階段乃至到最后的學有所成都可以通過藝術引入,都是藝術教育的用武之地。換言之,藝術教育不但是人格修養的入門途徑,而且能使它達到成熟的、高級的境界。孔子還強調藝術教育在教學方式上的特點,指出音樂能夠給人帶來極大的美感快樂,陶冶人們的道德情操。在《論語•八佾》中,他認為:“《韶》,盡美矣,又盡善也”。在《論語•述而》中,他自己在齊地欣賞到《韶》樂,陶醉其中,“三月不知肉味”,感嘆說:“不圖為樂之至于斯也!”
2.藝術教育是提高人文素養的有效路徑。
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是教育者的終極目標,對于這一點革命導師馬克思在他的經典論著中也有深刻的闡述。他認為,個人自由全面的發展是共產主義社會的基本價值形態。他說:“以物的依賴性為基礎的人的獨立性,是第二大形態,在這種形態下,才形成普遍的社會物質變換,全面的關系,多方面的需求以及全面的能力的體系。建立在個人全面發展和他們共同的社會生產能力成為他們的社會財富這一基礎上的自由個性,是第三個階段。第二個階段為第三個階段創造條件”。傳統的應試教育注重的只是書面知識長期的機械性學習,嚴重制約了人積極性和創造性的發揮,更不利于人主觀能動性,制約了個性的發展,這都不利于全面的素質型人才培養。個性自由發展是人發揮主觀能動性和積極性的基本條件。個性自由發展,首要條件是提高人文素養。在這個過程中,藝術教育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藝術教育一個重要的功能,是通過藝術實踐活動,如藝術創作,藝術欣賞,在潛移默化的浸潤、滋養和熏陶過程中,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教育的目的是促進人的全面和諧發展,關鍵的是促進人的素質全面的提升。反映在文化素質,是兼具人文知識和人文精神。藝術教育不僅是提高人文素養的基本標準,更是實施人文教育的基本途徑。通過對現象和本質兩方面的藝術教育,全面提升學生的感性思維能力,加深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讓其在文學的學習以及歷史人文學科的學習中都能很好地接受,從而有效地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
3.藝術教育是提升創新能力的主要形式。
物理學家愛因斯坦說過:我相信直覺和靈感的存在,想象力有時候在科學創造中往往比知識還要重要,知識的儲備是有限的,可是想象力是無限的,囊括世界上的一切,是進步的源泉,推動者世界的進步。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是人思維的兩個組成部分,他們互相作用,互相影響,互相滲透。和其余的教育形式相比較,藝術教育對于提升人的空間思維,協調人的智力均衡發展,提升想象能力以及開發大腦有著其他教育形式無法取代的作用,空間思維和想象力更是做科研、搞創新工作的關鍵。作為提升高校學生素質,促進健康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藝術教育有著其他教育形式和內容無法取代的作用,它對培養學生的道德素質,增強人文修養乃至創新能力的塑造都有著很好的促進。加強大學生的藝術教育,適應目前社會對綜合素質要求高的人才需求的社會形勢,更有助于促進中國教育的健康發展。
作者:賈靖 單位:鄭州工業應用技術學院藝術與傳媒學院
本文html鏈接: http://m.35694.cn/qkh/633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