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前教育中舞蹈審美能力培養研究
一、美在模仿、表現及創造
對教師,在設計舞蹈課程時,要注重幼兒不同年齡段、不同的心理特點及情感特點,在愉快的游戲氛圍中培養幼兒對美的感知能力;對父母,為幼兒創造一個美的環境,在生活中時時觀察幼兒,及時鼓勵幼兒隨意的一些舞蹈表演或舞蹈動作,使他們享受由舞蹈帶來的親切感和優越感。
1.3~4歲小班幼兒的舞蹈訓練
3~4歲的幼兒初步認識藝術作品中簡單美的表現形式,教師應通過讓幼兒欣賞美,培養幼兒對美的欣賞能力。初步學習,模仿環節很重要,拿模仿小兔子的表演來說,幼兒們首先想到兔子的形象,兔子會蹦,并且是雙腿蹦,有的幼兒會跳起來;然后教師引導幼兒,想象兔子的形象,兩只耳朵如何模仿,幼兒們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各種各樣的形態及動作出現了。學習中給予幼兒們少量舞蹈知識及動作,一步步慢慢加量,學習一段時間后,幼兒們會自己創造一些美的動作,再教給幼兒們能接受的簡單兒童舞蹈作品。幼兒們需要適應的過程,雖然看不到過高舞蹈技術,但在幼兒們的內心已樹立了舞蹈美及綜合素質的成分。
2.4~5歲中班幼兒的舞蹈訓練
針對中班幼兒,教師可采用啟發法,讓幼兒們發揮自己想象力去拓展舞蹈。在幼兒聽了音樂后,誘發、引導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讓他們用動作來表達對音樂的感受,提高自己的舞蹈表現力。訓練幼兒的舞蹈表現力,首先從訓練基本功開始,正確的基本功訓練,鍛煉幼兒的柔韌度、控制力,培養幼兒的表現力、感染力,加強幼兒的綜合素質能力。中國當代舞蹈大師賈作光談道:“舞蹈美首先接觸的是舞蹈形態、色彩、感情、音樂等,訴諸人們的審美感情,因此舞蹈形式——身體線條、肌肉能力及技巧顯得十分重要”。①可見從小訓練孩子們的技巧性是比較重要的,因為幼兒處于中班,技巧性的舞蹈內容要循序漸進,不要抓住幼兒們天生柔韌性好的特點,偏重技巧,要在學習技巧的同時,學習一些反映真善美的歌舞表演,內在美與外在美同時進行,達到舞蹈美的極致。
3.5~6歲大班幼兒的舞蹈訓練
處在5~6歲的大班幼兒,能通過欣賞,初步感受并喜愛環境、生活中的美,初步理解藝術作品中的形式美,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對周圍環境與生活中美的事物的喜愛之情,用自己的方式創造出藝術活動。教師通過示范法把舞蹈教材中最準確的基本功動作和富有感染力的舞蹈動作展現給他們,根據不同的教材和教學階段,采用完整和部分示范,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示范的重點。如“小燕飛”的動作,有基本功底的半腳掌交替點地,雙手臂在身體兩側上下由上位到旁平位,落至下位的路線,手腕提與壓的交換,生動形象地表現出小燕子歡快飛翔的感覺。在基本功訓練上比中班加強點難度,在兒童舞蹈中,教一些反映社會生活中美好的內容。不僅在舞蹈動作上提升幼兒本身美的素質,還要讓幼兒們感受到社會上美的狀態,讓他們創造出自己美的藝術形式。
二、結束語
培養幼兒舞蹈審美能力,不僅只在舞蹈本身上加強訓練,更重要的是讓幼兒真正認識美、感知美、欣賞美,一味追求技巧的方法是片面的。要以美感人、以美動人、以美育人,在幼兒舞蹈教學中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根據幼兒不同的年齡段灌輸不同的思想及舞蹈動作,促使幼兒發揮自己的想象力,挖掘他們的潛能,拓展他們對美的認知。美學家席勒說:“通過自由去給予自由”,
②讓幼兒們得到更多的自由,獲得愉悅與滿足,凈化心靈。音樂教育家奧爾夫說過:“從來沒有孤立的音樂,只有與動作、舞蹈語言同時存在的音樂。”
③在舞蹈教學中,教師不僅僅讓幼兒們感受舞蹈的美,還要感受到其他藝術美的存在。
作者:董玉倩 張琳 單位:山東協和學院
本文html鏈接: http://m.35694.cn/qkh/571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