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語文教師創新教育研究
一、中學語文教師專業素養存在的問題
1、基本教學技能薄弱。
語文的基本教學技能是語文教師創新教育綜合素質能力達標的一個重要標準。但是目前仍有一部分中學語文教師對于教學技能的認識不到位,理解單一化,認為自身就是語文教學的教書匠,成為語文知識的擁有者即可。實際上這是忽略了語文教學的人文性及探究性,作為一名中學語文教師,語文的教學技能不僅要掌握扎實的語文基本功,還應具備教學計劃能力、鉆研能力、洞察能力,這是面對語文創新教育應具備的專業素養。
2、教師角色轉變僵化。
根據新課改的要求,對于當前中學語文教師的教學水平雖然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是以往傳統教學模式對語文教師的影響力依然存在。語文創新教育就是要求教師從傳統的教學模式中解放出來,由知識的灌輸者變成學習的引導者,實現教師角色的轉化,在啟發學生學習語文興趣的同時,開拓學生思維創造力。然而,目前還是有一些中學語文教師在轉化角色的過程中變得僵化,甚至還是在沿用以往的教學模式,一味地灌輸式學習,這顯然已經不適應當下創新教育發展的需求。
3、教師綜合性學習認識不到位。
語文基礎學科具有豐富的內涵,作為一名優秀的中學語文教師就必須具備廣博的綜合知識,這是語文教學過程能夠游刃有余的知識源泉。可是,一部分教師還是機械式地學習基本語文知識,墨守成規,不能做到與其他學科相交叉,擴展知識面,更不具備綜合學習的能力,這都成為當前中學語文教師不能真正達到創新教學效果的主要原因。
二、創新教育對中學語文教師的專業素養要求
1、提高知識素養,轉變固有教學觀念。
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中說過:“如果你想讓教師的勞動能夠給教師帶來樂趣,使天天上課不至于變成一種單調乏味的義務,那你就應當引導每一位教師走上從事研究這條幸福的道路上來。”因此,中學語文教師要真正做好語文創新教育工作,就必須提高自身知識素養,這涵蓋了專業基礎知識、廣博文化知識、教育理論知識三方面的提升,轉變以往的僵化教學觀念為教學的創新者,這樣才能隨時應對挑戰,踐行新的教育理念,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使創新教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提升教學技能,轉變傳統教學方法。
學生語文學習是一個系統學習工程,語文教師為了讓學生真正開啟學習這門基礎學科的興趣,就應該提升自身教學技能,具備計劃能力,為不同層次學生做好教學計劃,達到教學相長的效果。具備鉆研能力,梳理教學內容,在腦中形成教書育人的框架,從而達到“三位一體”的教學目標。針對中學語文的人文性,學生的差異性特點,教師更應具備敏銳的洞察分析能力,掌控學生的個性特點,做到因材施教。在提升教學技能的同時,轉變教學方法,重視潛移默化、熏陶漸染在語文創新教育中的作用,以此開啟學生對語文的濃厚興趣,提高教學效果。
3、提升能力素養,轉變課程教學理念。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在以創新教育作為新世紀教師隊伍建設主旋律的今天,語文教師提升能力素養,轉變課程教學理念擺在了重要位置。事實上,中學語文創新教育實踐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語文教師自身的創新性,而教師能力素養的提升,轉變以往的課程教學理念,是保證創新教育的源泉,更是啟迪學生學習興趣的風向標,進而為培養學生創新思維搭建平臺,激發學生創造能力。
作者:于海霞 單位:黑龍江省大慶市第二十四中學
本文html鏈接: http://m.35694.cn/qkh/574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