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學報
海洋學報基礎信息:
《海洋學報》中文版是由中國海洋學會主辦、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管、海洋出版社出版的海洋科學技術綜合性學術期刊。創刊于1979年,現為雙月刊,大16開版本,向國內外公開發行。本刊堅持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為指導,貫徹“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和“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方針,堅持實事求是、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嚴謹學風,傳播先進的科學文化知識,弘揚民族優秀科學文化,促進國際科學文化交流,探索防災科技教育、教學及管理諸方面的規律,活躍教學與科研的學術風氣,為教學與科研服務。本刊緊密結合我國海洋科研事業的需要,主要刊載海洋水文、海洋氣象、海洋物理、海洋化學、海洋地質、海洋地、海洋生物、海洋水產、海洋環境保護和海洋工程技術等領域的基礎理論和應用技術研究方面的學術論文及綜述。讀者對象為與海洋學有關的科技工作者、大專院校師生。
海洋學報欄目設置:
主要欄目:學術論文、研究報道、綜述、學術爭鳴。
海洋學報榮譽:
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04)、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海洋學報收錄情況:
國際藥學文摘、世界紡織文摘、數學評論、應用力學評論
CA化學文摘(美)(2011)、JST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數據庫(日)
Pж(AJ)文摘雜志(俄)(2011)
中國人文社會科學引文數據庫、ASPT來源刊、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來源期刊
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國期刊網來源期刊、中國科技期刊精品數據庫
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全文收錄期刊、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收錄
中國核心期刊數據庫收錄期刊、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來源期刊
萬方數據—數字化期刊群入網期刊、中國工業期刊學會理論編輯部薦稿期刊
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龍源期刊網來源期刊
維普資訊—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中國知網
海洋學報訂閱方式:
ISSN:0253-4193,CN:11-2055/P,郵發代號:82-137,地址:北京市海淀區大慧寺路8號,郵編:100081。
海洋學報社相關期刊- 杭州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杭州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海洋與海岸帶開發雜志海洋地質譯叢雜志海洋地質動態雜志海洋地質雜志海南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海南師院學報海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海軍工程大學學報·綜合版海洋學報社投稿信息1稿件須是海洋科學技術領域自然科學方面的稿件,文章重點反映海洋學某學科的成果。
2不涉及保密問題和一稿多投問題。
3要求來稿選題新穎,具有開拓性或創新性,屬于國際或國內海洋科學技術領域基礎研究或應用基礎研究方面的前沿課題。
4所報道的研究成果具有重要的科學意義或應用價值,能夠引起本學科同行的關注。
5文章方法合理數據可靠,推理嚴謹,結論明確,寫作規范。
6論文題名:論文題名要簡練并明確反映論文內容,一般在20字以內;避免使用不常見的縮略詞、首字母縮寫字、字符、代號和公式等。
7論文摘要:一般300~500個字,以第3人稱寫過去時態撰寫, 闡明研究工作的目的、實驗方法或研究方法、結果和最終結論,其重點是結果和結論;摘要應具有獨立性和自含性,即不閱讀全文也能夠獲得必要的信息,供讀者確定有無必要閱讀全文。一般不宜出現圖、表、化學結構式以及非公知公用的符號和術語;英文摘要應與中文內容對應,可適當詳細。
8關鍵詞:中英文關鍵詞一般3~6個。
9引言:應單列標題,標題為“1引言”。引言應簡要介紹相關領域的前人工作基礎和知識空白,以及該研究工作的目的意義、范圍等。引言不要與摘要雷同,也不要寫成研究內容或結果的簡介。引言中應著重論述該研究要給出的創新點。
10正文:應明確闡述所采用的研究方法與技術路線,準確、完整地表述所得結果,如涉及秘密不宜交待,使讀者不便于參考和認為可信,則不應投稿。論文必須有新結果。如作者認為必要,可在結果之后設“結果分析”、“討論”、“分析與討論”等,但所有的分析與討論必須結合該文的結果進行。避免文字敘述與圖、表內容的重復。
11結論:要求給出的結論是該文所獲得的原創性成果。
12參考文獻:尚未公開發表的數據資料不能作為參考文獻引用,只能以頁下注釋的形式列出出處。引用他人觀點、數據、圖表及引用他人實驗方法、公式時必須注明出處。引文標注及文后參考文獻表的著錄格式應符合GB/T7714-2005(《文后參考文獻著錄規則》)的規定。
海洋學報社編輯部征稿氮磷比對浙江近岸浮游植物群落結構影響的實驗研究日本鼓蝦與鮮明鼓蝦線粒體基因組全序列的分析比較南極菌Pseudoalteromonassp.S-15-13引導糖基轉移酶基因表達對環境因子變化的響應雷州半島紅樹林邊緣效應及其對海岸有機碳庫的影響基于正交匹配小波算法的臺風云系提取研究基于海島陰坡植被和短波紅外水體的遙感水色大氣校正——以ETM影像為例白令海峽夏季流量的年際變化及其成因WAVEWATCH-Ⅲ海浪模式中島嶼次網格效應的檢驗與比較長江河口北支上口不規則周期潮流的動力機制臺灣以東黑潮經向熱輸送變異及可能的氣候效應河口底邊界層湍流觀測后處理技術方法分析基于多參數差分相關的海洋時序觀測數據濾波算法背景誤差協方差矩陣不同求逆方案在高度計資料同化試驗中的應用比較北白令海透明胞外聚合顆粒物的含量與來源臺灣海峽表層沉積物的粒度和碎屑礦物分布特征黃河三角洲海底土波致再懸浮研究天然氣水合物注熱水分解前緣熱作用因素分析珠江口黃茅海攔門沙演變及成因分析波浪對泥沙作用的數值研究及在渤海區域的檢驗煙臺四十里灣表層沉積物有機質來源及環境意義科技論文中插圖和表格的體例問題——以《海洋學報》為例淤泥質潮灘剖面沖淤演變數值模擬分析——以河北省滄州市為例垂向懸沙擴散與近岸挾沙力理論研究水體石油類信息遙感提取模式研究水體中DOM的光解影響因素研究夏季江蘇近海水文化學要素特征及其對沿岸水東北向擴展的指示大菱鲆2種類胰島素樣生長因子結合蛋白基因克隆及在成魚和早期發育期中的表達中國對蝦微衛星四重PCR技術的建立及其在模擬放流效果評估方面的應用遼寧長海浮筏養殖對聚球藻藍細菌分布的影響本文html鏈接: http://m.35694.cn/qkh/264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