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sco網絡技術教學方法論文
1Cisco教學方法
第一,以工作過程為導向,構建“理論和實踐”教學內容。從職業崗位出發,選擇對應的課程內容,即“學習情境”。該課程內容主要包括交換機、路由器等網絡互聯設備管理與應用技能等,以“案例”的形式,比較完整地講解了交換技術和路由技術。在課程設計過程中,強調理論的重要性和實用性,并與應用實踐密切結合,對每一項技術,不僅解講“夠用為度”的支撐理論,并從應用方面詳實地講解實現方法和步驟。第二,采用基于行動導向等教學方法,實現“展、教、學、練、評”學習情境設計。根據本課程性質和特點,采用諸如“任務驅動”或“項目引領”等教學方法。對每個課程單元會根據“做中學、學中做、做中教”的“展、教、學、練、評”等教學模式進行學習情境設計,以學生為核心,老師做好指導、引導和服務工作。采用“項目(任務)小組”(選舉小組長或“項目經理”)的形式,開展小組內、小組間競賽性學習方式,在培養學生專業技能的同時,強化團隊協作能力的培養。該形式既提高了學生動手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和技能拓展能力,又提高了學生集體榮譽感和責任感。第三,建設“工學結合”的教學資源平臺。以“工作過程”為導向,以“工學結合”為教學形式,組織企業人員參與制定了《Cisco網絡技術》課程標準、編寫了《Cisco網絡技術》課程單元設計和《Cisco網絡技術》課程實訓指導書,并建立了比較豐富的“數字化資源庫”――網絡課程,為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創造了良好的資源環境。第四,采取多門課程聯合實訓的教學形式。一個計算機網絡工程一般包含了計算機系統模塊、綜合布線模塊、網絡設備模塊、操作系統模塊、服務器模塊、存儲管理模塊、接入廣域網(WAN)模塊以及應用軟件系統模塊等。因此,將單門課程從工程項目的角度對學生進行系統教學,舉一反三,使其不僅掌握單門技術,并能了解該門技術在整個工程項目中的地位和作用,采取與其他關聯課程聯合實訓的形式,系統地開展綜合性實訓,增強解決綜合問題的能力,培養專業能力和方法能力。第五,將“社會能力”訓練嵌入到課程教學當中。給用戶建設一個計算機網絡工程就要首先了解用戶需求,就要與各類用戶進行溝通協商,只有對用戶需求分析明晰,才能夠進行系統的詳細設計。因此,在課程教學設計過程中,也要結合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職業道德、心理素質、法律法規以及市場營銷等方面的技能培養。課程設計應與職業素質的培養緊密結合,從而提高學生的社會能力。
2教學方法的應用
經過一個學期的學習后,需檢驗學生的學習掌握情況,一方面,學校采用了以證代考(網絡工程師、CCNA、CCNP等)和“課程+設計+答辯”的方式;另一方面,學院建立了校外實踐基地,課程結束后,安排學生到公司去實踐,進一步提高實操能力。通過教學方法的改革,學生的能力有了本質性地提高。
3結語
網絡技術日新月異,為適應社會的發展和需要,學院對Cisco網絡技術提出了課程改革,提出了“五基”的教學思想。但目前高職院校教學軟硬件設備不夠,希望國家重視高職高專的教育,將新技術帶進學校,給教師、學生提供一個更好的學習平臺。
作者:何秀 丁豐
本文html鏈接: http://m.35694.cn/qkh/59399.html